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仰手接飞猱     
《中华遗产》2023,(9):7-7
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中国,它深得男女老少喜爱,是机敏与勇敢的化身,堪称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猿猴形象。不过,中国的猿猴种类多达26种,孙悟空属于哪种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猿猴并称,但实际上猿与猴是两种不同的动物,“猿”泛指长臂猿,无尾无颊囊;“猴”泛指猕猴(属),属猴科,有尾有颊囊。体形上来说,猿大而猴小。  相似文献   
2.
谢春娟 《湖南文史》2014,(10):38-39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也是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公元218年,曹操就对自己的“后事”做出了安排,明确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墓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又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银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年修建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曾存在一条饰有骷髅雕塑的墓道,学界对此的零星讨论多止于陵园设计者潘达微的个人偏好。事实上,死亡文化在清末民初十分盛行,象征死亡的骷髅符号因此而成为常见的视觉语码,并随着时局变化衍生出多种语义。在辛亥革命前,骷髅主要象征民众苦难和为了改变此种现状的志士义举,到了民国初年,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现实苦难并没有因为举义成功而有所改变,志士的牺牲根本无法获得革命话语所预设的价值兑现,象征民众苦难的骷髅意涵由此延续,而象征志士义举的情感意蕴则发生了极大逆转——由视死如归的胆气和希望转变为生命虚无的失落与彷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骷髅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意义网络中,通过凸显先烈之死的惨烈与惊怖,追问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和辛亥革命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乾七十二景是承德避暑山庄中由清代皇帝康熙、乾隆所御笔亲题的景点。历史赋予了康乾七十二景独特的历史意蕴,而从当代美学价值上来说,康乾七十二景自身的内部包容、与环境的融合以及其景观本身浓烈的人文背景特征,都成为了其成为皇家园林作品代表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谢耀德 《丝绸之路》2011,(17):53-57
历史上,鄯善有鄯善、柳中、六种、薄昌、柳城、鲁古尘、辟展等不同叫法,而每一个名字又包含了特殊的历史和故事。鄯善这个地名的来源可以追述到2000年前。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安归。  相似文献   
6.
曹操“七十二疑冢”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今 《文博》2010,(1):11-15
关于曹操高陵争议的焦点之一,是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所谓"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发生在宋元时代。这正是曹操这位历史人物遭受舆论严厉贬斥的时代。"七十二疑冢"的安葬形式,不符合曹操一贯坚持的"薄葬"原则。曹操安葬之时,有明确的陵墓方位,有庄严的送葬仪仗。"武宣卞后""合葬高陵"事,也应当有庄重的礼仪,不大可能暗中进行。"魏武葬高陵,有司依汉立陵上祭殿"的记载以及文帝黄初三年诏所谓"高陵上殿皆毁坏,车马还(?),衣服藏府",都说明曹操高陵"陵上祭殿"曾经存在。这些事实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都是不能相合的曹丕在曹操高陵图画于禁"降服之状",迫使其羞辱而死的故事,也说明高陵有"陵屋",亦证实曹操"七十二疑冢"说之不可信。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记得第一次登穹窿山的场景:站在望湖台上,眺望浩渺湖色,渔帆点点,七十二峰犹如出没云际一般,美不胜收。这里是苏州的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让人对“穹”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悟与理解。《尔雅》曰:穹,苍苍,天也。穹者,简而言之,大、深、高的意思。当它和窿字连在一起,形容的就是中间隆起,四边下垂。事实上,穹窿山最早叫穹崇山,因山形中间隆起而易名穹窿山——隆起的这一部分,据《吴县志》载,“山顶方广可百亩”。  相似文献   
8.
9.
今年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出版家、美术家、摄影家、慈善家潘达微诞辰120周年。他和清末翰林江孔殷,是安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两位主要有功人物。  相似文献   
10.
太和殿顶棚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上分别供奉着五块符板,每块符板上镌刻了佛教常见的经咒(陀罗尼)、咒牌和宫宅神王尊名以及道教七十二镇宅灵符,反映出清代宫廷佛道合一、汉藏佛教交融现象的普遍存在。本文在对每块符板上各部分内容作详尽的分析之后发现,五块符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祈寿、镇宅、护国佑民为主旨的供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