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档案》2021,(3):5-14,86
一战期间,20余万名华工来到欧洲大陆,从事军需生产、物资运输、抢修道路、战地劳役等工作。战后,大多数华工相继归国,但有部分华工因各种原因留在欧洲。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爆发严重危机,大量工人失业。旅欧参战华工受其影响,生活陷入困境。本组史料为国民政府行政院与实业部、外交部等关于留欧华工善后处理事宜来往文书,对了解一战华工历史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广东华侨史文库》是《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0月、12月,《广东华侨史文库》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批新书,包括《甘蔗收割者——圭亚那契约华工史》《〈岭东日报·潮嘉新闻〉梅州客家侨乡史料选编》《澳新军团中的华裔军人(1885—1919)》《东亚华侨资本和近代朝鲜:广帮巨商同顺泰号研究》《唐人街·毛岛往事》《日本长崎粤籍华侨史料选辑》六种图书,其中包括专题研究著作、史料选编和国外学者的译著。  相似文献   
3.
自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发生之后,北京政府、革命党以及社会各界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二十一条"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保存价值。北京政府保存此国耻记忆,既有免责之虑,也有捍卫其统治合法性的功利性诉求;革命党将"二十一条"国耻记忆用来证明北京政府的卖国行为,以便进行革命动员;一般新闻出版界则借此刺激民族主义消费,寻求国货消费的合法性。五四运动期间,"二十一条"国耻记忆向卖国贼国耻记忆演变。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凸显的民族危机与国内激烈的派系竞争纠缠在一起。在此语境下,国耻记忆扮演着对普通民众进行救亡启蒙的社会角色。在这一国耻记忆形成与演变的背后,蕴含着时人关于如何救亡的集体潜意识,即加强民族内部团结,才是自我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4.
华工联合会原名中华旅俄联合会,1917年由在俄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发起成立。成立以后,华工联合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进入俄国的华工提供了大量帮助。1918年底,华工联合会转变为“无产主义者组织”,它积极对在俄华工进行革命宣传,建立起与中国境内革命组织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此外,华工联合会还促成中国政府与苏维埃俄国之间进行对话,在俄中两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大量史料,追溯了旅俄华工联合会在救援、革命和外交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对华工联合会这一以往较少引人注意的华侨组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安年 《史学月刊》2008,11(1):93-99
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翔实的文献资料表明,19世纪60年代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在美国历史上竖起了一座走向现代化、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谐的不朽丰碑;而这条铁路的建设与一个半世纪前远涉重洋来到北美的华工先驱们的伟大功绩是密不可分的.正是这支不畏艰险、勤劳朴素、沉默奉献的生力军,为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龚锐 《文史春秋》2002,(4):33-39
1950年10月1日,美军不顾我国政府关于“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将出兵参战”的严正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向北朝鲜发动了大举进攻。  相似文献   
7.
魏红岩 《中华遗产》2007,(6):160-160
1885年11月7日,当“最后一颗道钉”被死死地钉在英属哥伦比亚省的铁轨上,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英文简称C.P.R)正式完工。如今,这条穿越落基山脉、横贯加拿大全境的铁路以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加拿大宝贵的文化遗产,见证着这个年轻国家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牙买加华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历史的概览。作者对有关牙买加华人的外文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 ,试图利用至今尚无人利用的牙买加发行的华文报纸对当地华人的历史进行梳理 ,描述了 1 0 0多年来牙买加华人社区的的起源、适应、融合与身份认同变化的过程 ,特别对华人的组织、华人的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参政态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 ,华人在牙买加经历了从农业工人到商人的转变 ,他们依靠自己的组织———中华会馆在逆境中谋生存、求发展。一些社团领袖以特有的敏感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政治活动。华人与当地社会的融合过程在牙买加独立时期已经接近完成。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黑奴贸易的被禁,西方列强将其寻求廉价劳动力的目光转到了亚洲。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出国佣工形成高潮。签订于1868年的中美《蒲安臣条约》进一步促进了华工出国之步伐,同时也将西方社会保护本国侨民的观念融入其间,对清政府侨政的转变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文勾勒了早期美国华侨的赌博情形,分析了他们参赌、设赌的各种原因和社会危害,探讨了华侨社会、中美两国政府对华侨赌博问题管理和控制的效能。作者认为,早期大部分美国华侨热衷于赌博,主要是赌博为特定历史场景中的华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方式,被他们视为实现黄金梦的一条捷径。经济利益的驱动致使华侨热衷开设赌馆,也使华侨堂号勾结警察,暴力护赌。赌博对美国华侨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使一些华侨不能履行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还引发了吸毒、盗窃、"堂斗"等其他社会问题。在控制赌博的行动中,由于华侨社团和中国驻美领事权力有限,威望不高,而华侨赌商和堂号与美国警察互相勾结,致使禁赌行动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