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作为我国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构想从提出到实践,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是由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所决定的。“一国两制”是当代中  国实行的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 ,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邓小平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和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 ,阐述了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表现了邓小平在主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在同美国建交过程中 ,宁可晚建交 ,也决不拿主权作交易。在改革开放后 ,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 ,想借机插手中国事务 ,邓小平同样坚持原则 ,顶住压力 ,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对解决台湾问题 ,邓小平在坚持不承诺放弃武力方式 ,维护主权独立的前提下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表现出我党解决台湾的诚意 ,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在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时,进一步阐明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后来被称为叶九条)方针政策,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相似文献   
5.
林航 《文史天地》2013,(2):28-32
一国两制”在当今中国社会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在一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早就已有了“一国两制”。公元10世纪下半叶宋辽金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创世纪地实施“一国两制”,统治多民族的辽国并与中原抗衡达二百多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高荣伟 《湖南文史》2013,(12):55-56
人们都知道,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实施“一国两制”。有趣的是,当年千方百计阻挠香港回归的英国,在其本土和位于英吉利海峡的一个名叫泽西岛的小岛之间也一直在实行“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7.
正"港独"分子最近冲击我驻港部队军营,民众才警醒,原来"港独"并不遥远。2013年12月26日",港独"组织数名成员手持港英时代龙狮旗,强行闯入位于中环的解放军驻港部队总部,要求"解放军撤出香港"。此后的1月3日,又有一名男子冲入驻港部队总部。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令人愤慨。"港独"是个"伪命题"所谓"港独",是少数人闹"香港独立"而没有广大民意基础的"茶壶风  相似文献   
8.
来信     
什么是香港最初一座小渔村,其后英属殖民地,沧海桑田,世纪变迁,又成了新兴经济体、亚洲"四小龙"、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物流中心、航空枢纽中心,1997年之后,是中国体制之下的特别行政区,实施"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之一."一国两制"构想孕育于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对毛泽东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所作的概括即"一纲四目",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直接思想渊源.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到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认"一国两制"的构想,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阶段.1984年6月以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又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且由理论变为法律、变为实践.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在基本法的框架内循序渐进的发展政治制度,但是香港政制改革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亦需要磨合。特区的高度自治是中央授予的,香港政改的主导权属于中央,中央有权全程参与,这与香港泛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