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42年9月21日,蒋介石在总理纪念周训话中讲述其视察西北之感想,并作出注意西北开发、奖励移民、党政一元化及改进兵役与粮政等指示,反映了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在重视加强西北经济开发的同时,在政治上极力扩张、控制西北之情。  相似文献   
2.
范征夫 《炎黄春秋》2005,(11):37-41
这场党政关系争论的时间是1958年到1962年,争论的内容是如何贯彻党中央关于“一元化、党政不分”的通知。争论的一方,是时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以后又任上海市市长的柯庆施;另一方是时任市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市长曹荻秋以及几位党员副市长。受到这场争论影响的有市区两级  相似文献   
3.
侵华日军在察绥晋北地区的经济掠夺(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倭寇卵翼下之伪蒙财政政策,除统制金融、实行货币一元化外,则为加紧赋税剥削,在伪组织下设立税务局,举凡关税、统税、田赋等一律重行整理,以多量榨取为目的。在三伪府分立时代,已确定非法税率,而三伪府合流以后,又增辟收入来源。兹分两期说明其财政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任剑涛 《炎黄春秋》2014,(12):11-14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法治国家的《决定》,可以从中国政治转轨的角度去解读。对于中国来说,《决定》不仅是中共90余年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依法治国,也是执政65年第一次从有效执政的角度着力推进依法治国,这与中国政治处境的结构性变化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仿照苏联制度模式建立起来的。以党组制度及党委制为主要特征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显示了广泛的民主性和高效性,有力地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保证了整个社会秩序的恢复和重建,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最突出的问题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大胆地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对政治体制进行初步调整,取得了重大成效:针对权力过分  相似文献   
6.
在整风运动背景下召开的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对全党纠正错误思想倾向、统一思想、建立健全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有着重要影响,促进了一元化领导体制在党内的形成。新时期,我们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领导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何方 《炎黄春秋》2005,(11):19-20
我以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两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留下的传统,再加上苏联高度集权的影响。它表现在方针政策、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特别是在领导体制上。就是邓小平说的,强调一元化领导,造成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了个人领导”。对此,人们感触极深。连一贯强调集中和纪律的李维汉,临终前也建议邓小平认真抓一下反封建的问题。另一种是提倡科学与民主的“五四”传统。  相似文献   
8.
西汉初期设县、乡三老为民师,行教化,在地方政治中建立行政与教化的二元格局,从而在统一的汉法中建立礼俗的脉脉温情,达到稳定地方秩序的功效。昭、宣以后,儒生官吏渐能承担起教化之责,三老逐渐吏化,地方行政一元化趋势渐显,二元格局逐渐解体。但作为汉初长者政治的孑遗,三老并不适应官僚制科层化的发展,因此吏化不可能完全。至东汉,地方小吏中儒生增多,使得教化完全能够由行政系统独力承担,三老教化之职渐由小吏取代,行政一元化格局最终形成。但终东汉之世,三老一直在基层政治中存在,不过职权已经虚化。  相似文献   
9.
张结海 《世界》2006,(3):40-41
中国文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结果导向.注重最终结果忽视中间过程;第二.这个结果的价值取向现在越发变得一元化了.简单地说.就是升官发财。  相似文献   
10.
牛文春 《攀登》2003,22(1):98-100
近代青海随着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农,牧,工,矿,商各行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也使得整顿青海行政体制的步伐加快,逐步消除了固农牧区及民族,宗教不同而造成的行政管理上的多重性。确立了行省,并不断完善,使青海纳入中央的一元行政管理体制之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