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之交有个著名学者叫许衡。他一生主持国学,兴办学校,以儒家六艺为国学内容教化百姓,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他认为心与理“一以贯之”,可以“宰万物,统万事”。主张“存养”使“气服于理”。其学说对程朱理学的传播和世风淳正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祚来 《神州》2010,(4):24-25
为什么百家讲坛一时观众云集,一时门庭冷落?因为百家讲坛没有一以贯之的风格与精神,它的热闹是因个人的表现力或讲故事能力决定的,并非百家讲坛的整体实力,有名角讲热点题材,就火;没有名角,讲一般历史文化或学术问题,就冷。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天命观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思想核心,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少学者认为是宿命论。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孔子天命思想的发展脉络,以阐明其天命观并非宿命论;通过探索孔子天命观与其政治理想的内在联系,观照孔子的那种可亲可敬的生命格调,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来信     
本期封面文章,是迄今为上对“中国大妈”以及“广场舞现象”最为客观公正的描述与坪价。这本已经10岁的周刊,其对价值观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守望,几乎已经是南方文化的硕果仅存。对于众声喧哗、坊间早已颇多微词的“中国大妈”及相关文化现象,它仍然可以在娓娓道来之中,让我们获得深刻的思考,并对我们的同辈人,或这些记者编辑的长辈,多了一份理解,多了更多的温馨。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谈及自己生平为人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王元化先生说他最欣赏胡适这句话。一个知识分子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无愧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了。胡适是"五四"一代人物中,唯一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致,一以贯之,而没有太大改变的人。他晚年在纽约向唐德刚口述自传,谈到"白话文运动"时,所持观点和三十年前几乎一字不差。直到逝世前,他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时,仍旧是他在"五四"后不久提出的那十五个字:"拿出证据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终其一生没说过太违心的话、没做过太违心的事,这在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9月25日那天,是达昭同志九十大寿的日子。他的一些门生故旧、亲朋好友,相聚于省老年活动中心"五月花"简朴餐厅,举行一个小型简短而有意义的祝寿会。老寿星达昭和夫人吴家荣等亲人和大家欢聚一堂。达昭在寿宴前即席致辞。他说:"今天是我九十岁生日,九十年将近一个世纪,悠悠岁月应该是漫长的啊!可是自我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方志》2013,(3):17-17
1951年,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共收有14种标点符号,顿号是其中的一种。文件明确规定,顿号“表示话中间并列的语汇之间的停顿”。标点符号用法后来有多次修订,但顿号的用法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8.
<正>(三)阳光风雨,俱显战士本色达昭很开明。我调贵阳记者站后,写过一篇批评贵州烟厂党委的通讯,题目是《一项合理化建议的推广》,批评厂党委压制科技人员创造发明。见报当天,达昭见到我说,夏书记在市委常  相似文献   
9.
李文  张丽娇 《神州》2013,(20):30-30
一、前言 众所周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对仁的表述有很多,在《论语》中“仁”字一共出现了109次。但是到底什么是“仁”?孔子却没有给世人留下一个唯一的解释。这导致几千年来世人对孔子的“仁”的解释有很多种:有人认为“克己复礼为仁”①;有人认为“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②;有人认为“仁者,爱人”③……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要把握住一种思想的内涵,就必须先把握住这种思想的核心,只要把握住了这种思想的根本核心,就可以“本立而道生”进而掌握住它的全部含义。那么,“仁”的核心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忠恕”。从孔子和曾参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④这是孔子在《论语》中对他思想体系进行的唯一一次阐述,可见孔子认为他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忠恕”。对于忠恕。孔子又分别加以阐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对“忠”的表述,也是“仁”的积极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恕的表述,也是“仁”的消极面。忠就是要竭尽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恕则是要常怀包容博爱之心,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忠”与“恕”一个是针对人生理想,一个是针对社会关系;一个是“达者”方可到达之境,一个是“穷者”也应保留的气质;一个是仁的积极面的体现,一个是仁的消极面的体现。他们二者合起来就构成了孔子“仁”的核心。下面,笔者将从“忠”和“恕”这两方面对“仁”的本质核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语子贡曰:“予一以贯之”的含义,大体有两种意见:一是孔子强调其学说是由一个最根本的道理贯穿着的。宋儒多主此说。二是孔子强调其学知都体现在行事之中。清儒多主此说。二说之误皆在混此句与孔子语曾子“吾道一以贯之”为同义,因此,前说明显不合此句语境;后说虽揭出“行事”之义,但仍拘牵于孔子语曾子句的语义,弃“贯”本义(贯穿)而用借义(行事),有滥用通假,顾此失彼之嫌。正确解释当为:我(孔子)用躬行(道德实践)来贯穿获得学识才干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