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老龄人口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及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在我国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日益明显。本文试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来探讨老龄人口对旅游业经济收益贡献率的影响,分析旅游企业如何适应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及时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取得更好的旅游收益。  相似文献   
2.
从信息网络到城市群区内数码城市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全社会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大城市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等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发展更快。本文着重探讨了三个问题:①城市空间的信息网络世界;②信息行业对城市发展的潜在作用(协作效应、替代效应、衍生效应等)以及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③城市群区内数码城市的建立,促进了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历史,并将近年来上海旅游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华东地区、全国范围等不同层次上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都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上海都市旅游的内涵细分和构建包括上海都市旅游核、都市旅游带、都市旅游圈在内的大上海都市旅游圈的构想,并讨论了上海都市旅游开发和城市一体化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述唐宋间的"疑孟"、"非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来国 《史学月刊》2003,(10):26-31
唐宋间,随着“孟子升格运动”的进行,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提高。同时,也不断有人提出异议,形成一场颇具声势的“疑孟”、“非孟”运动。同是“疑孟”,表现各有不向,或委婉,或激越,内容涉及孟子的著作、思想、历史地位等诸多方面。怀疑思潮的盛行、对“孟子升格运动”的反动以及政治斗争的需要等原因共同促成了这一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中法建交曾被西方舆论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当时 ,由于美国和台湾当局的阻挠 ,中法建交的过程曾出现一波三折的复杂局面。谈判之初 ,由于法国坚持中法建交不应以法台断交为前提而使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得知中法即将建交的消息后 ,美国和台湾当局又设置重重障碍 ,竭力阻止中法建交。围绕中法建交与法台断交 ,有关各方折冲俎 ,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战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新疆人口问题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国 《人文地理》2001,16(2):36-41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新疆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口作为PRED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的开发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时间变化态势,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和绿洲人口合理容量进行了模拟仿真,提出了人口增长的高中低三个方案,在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曹建国  张玖青 《江汉考古》2004,(2):83-88,47
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它与孔子“智”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本文写作所关注的焦点。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反映了孔子“智”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殷商时期的重民保民思想产生于对夏王朝兴衰的总结,经过商汤、盘庚、武丁诸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它对于我国古代政治明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发展的权力掌握在统治的手中,真正的主体——下层民众缺乏甚至不能有效地参与,致使它的进展始终为个人因素所左右。  相似文献   
9.
宋代法律制度史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上半叶成果不多,80年代以后才快速发展,在综合研究、立法研究、刑法研究、民事法研究、司法制度研究和法律献的整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宋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已经被揭示,宋代在中国法律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然而在学术规范方面还存在问题。目前,要花精力多搞些实证研究;要借鉴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充实和拓宽宋代法律制度的研究领域,注重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和法的动态及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0.
曹建国 《江汉考古》2007,(1):95-99,59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论《邦风》中的“大敛材”,诸家解释各异。其实,“敛材”就是选举贤才,是孔子“任贤举能”思想在《诗》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