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0篇
  免费   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alace lanterns were important and highly visible decorations in the imperial palace in Beijing, Chin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1636–1912). Most lanterns had colourful tassels made of fibres. The study performed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terials and dyes used for palace lantern tassels preserved in 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Eight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olours, including yellow, green and red, from five palace lanterns were analysed. By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dyes were identified quickly, and thus the dyes' origins were explored. A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assisted in the detection of whether a mordant was used during the dyeing process. As a result, the tassels were all made of silk, discovered through the use of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micro-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analysis. Different dyeing techniques were found in these tassels: yellow tassels were dyed by cork tree or turmeric by a direct dyeing method; greens were dyed by pagoda bud with an iron mordant, or by the combination of cork tree and indigo using multi-dyeing method; and red tassels were coloured with different acid red industrial dy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data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cient textile tassels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other hanging tags.  相似文献   
2.
郑廷辉 《丝绸之路》2009,(20):98-101
学校辅导工作,尤其是中、小学的辅导工作应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压力多予以关注。近年来,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表明,许多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和危机事件的出现,都与青少年面临的生活压力有着密切关系。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应明确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基本原因,在辅导过程中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讲授有关生活压力缓解的知识和方法,以有效的策略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难关。  相似文献   
3.
4.
5.
2017-2018年,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北区发掘战国墓葬2座,汉代墓葬43座,陪葬坑1座.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单人墓,出土釉陶器、陶器、铜器、漆器、玉器等器物三百余件.随葬器物较为丰富,为研究战汉时期东阳城居民的丧葬习俗和物质文化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6.
2009年,扬州瘦西湖新苑三期地块发现汉代墓葬群,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清理出3座保存较为完好的西汉晚期墓葬,出土一批陶器、漆器、铜器.这些墓葬的发现为研究西汉晚期扬州地区社会文化、经济、丧葬习俗等内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2012-2013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浙江宁波奉化尚桥科技工业园物流中心建设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清理唐代墓葬19座,出土有"大中二年""大中元祀""唐明州"等字样的铭文砖,为研究区域内唐代丧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移动性是21世纪人文地理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议题,它体现了空间科学的社会学转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中心命题,其中心性突出体现在它与其他传统和新兴的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交叉。本文以表格为工具梳理了地理移动性的研究理路,发现移动地理与其他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共同聚焦的核心是:时间地理、旅游地理、行为地理的“时空行为”问题,政治地理、社会地理的“权力”“平等”“权利”问题,身体地理的“具身实践”“感官体验”问题,情感地理的“地方依恋”“身份认同”问题,想象地理的“地方感”问题,道德地理的“空间道德感”问题。本文识别这些关键问题为移动地理的“核心要素”,搭建移动地理的框架和体系,指出探查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和不同时空移动类型的转化机理是未来移动性的研究方向。根据移动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强度,构建了包括日常移动、旅游和旅行移动到永久性移动在内的地理学移动性连续轴类型,并探索了移动地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兵马俑残片的三维点云数据,结合Geomagic Studio和Hypermesh建立高精度的兵马俑足踝残片三维实体网格模型。通过基于ABAQUS的重力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足踝部分的Von Mises应力和变形特征,以确定足踝处的受力薄弱部位。为进一步探究模型各残片的最佳点云简化比例,采用点云简化模型进行相同工况的有限元分析,以验证点云简化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结构在重力作用下可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相对薄弱部位位于左腿足踝处;对于大部分残片,其最佳简化比例在60%~70%,简化后可有效缩短模型实体化处理时间;采用简化模型得到的有限元结果,其最大Mises应力相比于原始模型的误差小于15%,且应力云图和变形图形状接近,模型简化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是常见的彩绘类文物保护材料。采用激光粒度仪、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了PVAc乳液的粒径以及胶膜的热稳定性、结构和形貌;采用粘度计、表面张力仪、pH计、电导率仪等研究了乳液浓度与其粘度、表面张力、pH、电导率的关系;通过冻融、室温-高温放置、离心分离研究了乳液的稳定性;同时用PVAc乳液对模拟起甲和酥碱的壁画进行了修复。结果表明,PVAc乳液粒径呈双峰分布,小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80 nm,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85μm;乳液胶膜为非结晶物质,胶膜热重的最终质量残留为1.54%,335℃出现放热峰。PVAc乳液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pH随浓度的增大而下降;相同温度下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大而基本呈现低浓度下降,高浓度上升的趋势。相同浓度下,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无显著变化,表明PVAc乳液的表面张力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相同温度下,乳液粘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浓度下,乳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冻融、离心分离和不同温度下静置发现,该乳液出现分层。用该乳液对模拟起甲和酥碱壁画修复后,再分别老化20个循环和12个循环,发现颜料层再次空鼓、起甲。综合分析,说明实验中所使用的该种PVAc稳定性和抗老化能力较弱,在修复彩绘类文物中应慎重选择PVAc的种类,综合考虑PVAc的使用浓度、环境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