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出入西安美加游客的实地调查,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西安与其它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美加游客空间转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美加旅游市场的几点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谢彦君  樊友猛 《人文地理》2017,32(4):129-137
身体理论的发展为旅游体验本质的探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国内外的研究开始关注人的某些感官体验,但作为一个整体的身体还极少得到审视。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身体地理学视角,对收集的徒步旅行游记和访谈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提炼出24个范畴、7个主范畴和1个核心范畴,据此建立旅游体验本质模型。结果表明,徒步旅游体验本质上是一种具身化生成实践,即旅游者通过具体身体的参与,与旅游情境深度融合,寻求个体完善与成长的对象性活动。具体包括身体意识的唤醒、身心的浸入、与他人和自然的共在以及个体的生成等四种体验类型。这些体验主要通过旅游者由身体痛苦到精神快乐的逆向选择、具有仪式象征意义的行为表演和面向自我的反思性观照三种典型路径达到。在此过程中,作为整体的身体解除了规训和压制,展现出生动鲜活的样貌,迈向持续的生成之域。  相似文献   
3.
避难行为活动的高效开展是避难空间产生并进行合理布局的根本动因。居民自主的避难行为具有有限理性的属性,其特征是避难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老城区的避难资源缺乏是各地的共性问题,在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工程实践和相关研究中,缺少对避难行为和空间的相关性的研究。本文以南京老旧住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居民选择紧急避难地点的空间特征和行为特征,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典型避难行为的产生原因;最后,基于对避难行为选择统计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未来避难场所规划中应注意的关键原则,研究结论可作为避难场所布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2006年4-6月对陕西省七所高校学生旅游行为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旅游偏好、旅游消费水平、旅游组织方式、旅游空间行为及旅游服务与价格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喜欢旅游,对自然类风景区更热衷,旅游动机以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为主,旅游时间上表现出较强的集中性,暑假是大学生旅游最集中的时段;陕西大学生平均旅游花费为394元,80%的大学生旅游花费和月均生活总支出在500元以内,旅游花费约占大学生各种生活支出的15%;旅游组织方式呈现出与同学朋友结伴出游为主的小群体出游特征;中短距离的省内旅游是主体,80%的旅游活动在800公里范围以内,较吴曲线略远;大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基本满意,但旅游服务价格相对较贵。  相似文献   
5.
唐代长安、洛阳作为都城和陪都的气候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气候角度探讨唐代以长安为都城、以洛阳为陪都的缘由。唐代由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增大,水灾增多。洛阳因为经度地带性作用、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及洛阳河流的特殊情况。使得水灾情况比长安更严重:一是降水量大、水灾次数多,二是水势大、灾情重。尽管唐政府注意治水修堤坝,但中桥被冲毁、雨水断路乃至宫城被淹之事仍屡屡发生。长安虽然旱灾较洛阳严重,但水灾对都城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灭顶之灾的威胁使洛阳不宜作都城,所以建都长安。  相似文献   
6.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拐卖儿童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本文基于公益平台获取的1960-2015年被拐儿童数据记录,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宏观环境分析等方法,针对拐出侧从宏观视角,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①1960年以来,拐卖儿童犯罪经历了极低发期、快速增长期、高发稳定期和低发稳定期四个阶段。被拐男童多于女童,犯罪量夏半年高于冬半年。②1960-2015年以来犯罪高发地区主要是以四川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拐卖犯罪由“数地高发”向“全国频发”的格局演进。拐卖犯罪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热点省份随时间的推移,呈现由“华东”→“西南”→“东南”的演变轨迹。③地理条件、法律政策、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时空不均衡是犯罪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核心体现在价值体系和价值原则上。先秦诸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通过激烈的论争,首先提出了人道原则、自然原则、个性原则和群体原则。这些重大价值原则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先秦诸子在价值问题上的论争对中国文化有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代小说大都具有浓郁的佛学色彩,净土、无常、果报是最典型的三个侧面。净土思想是日本佛教的主流且具有明显的现世特征:平安物语的净土信仰成为救赎宫廷贵族脱离苦难的精神支柱;中世战记物语的净土信仰多与死亡紧密相连,成为对战乱中人们渴求来世幸福的终极关怀。无常是日本小说尤其是中世物语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无常既是对人间永无常住的感性叹息,也是对盛者必衰社会法则的理论解释,更成为武家社会切身感受的“生死观”。因果报应思想贯穿日本小说史的始终,它与宿世、轮回、转生等观念互为表里,成为孕育日本怪异小说流行的土壤之一,并表现出与儒家劝惩观念相结合的世俗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空间拓展的互动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产业结构更新与城市功能地域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互动机制,并以长春市为例,研究了长春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互动变化过程,提出了二者未来互动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苟倩  王成金  程佳佳 《人文地理》2017,32(6):95-103
粮食运输关乎中国民生大计,而港口是其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本文以中国港口为研究对象,着眼于1982-2013年,从进出港、进出口等角度,深入考察中国港口在国内外贸易中的职能分工与变化,归纳其空间模式。同时,从粮食生产分布、产需差异、需求结构、政策等方面探讨其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港口粮食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出港格局先是“向环渤海地区集聚”再“轻度分散”,进港格局则从“以北方港口为主”向“较为分散”演化,环渤海港口一直承担着中国粮食的出口职能,粮食进口则由“北进”向“南北同进”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