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is paper examines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during 1982–87 when China was going through economic restructuring. Chinese migration patterns bear some resemblances as well as dissimilarities with those generally observed in Western societies. In China, the age-specific migration rate does not vary much until the preretirement stage. Return to places of origin is obviously the most plausible explanation of Chinese migration patterns. In addition, a clear-cut gender gap exists, higher than that imagined in Western societies. Chinese women appear far behind Chinese men in their propensity to migrate,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migra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for Chinese women and Chinese men.  相似文献   
2.
明代军民、武官通过捐纳升除武职,称为"纳级",始行于正统四年.明中期以后,朝廷为弥补财政匮乏而频繁开纳,又出现T加纳世袭、纳赀免比试、幕兵升级等形式,所需财物数量则随武官地位的下降而减少.嘉靖中叶以前,纳级主要得虚衔,对武官铨选影响较小.明后期,纳级已是武官四大来源之一,朝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任用纳级武官规范,对铨选产生较大影响.纳级对打破资格,招徕无缘世职或难中武举的牵杰之士有积极作用,但整个官僚系统的腐败使纳级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非常有限,实际上加剧了军队的腐败和铨选制度的败坏.  相似文献   
3.
杜文 《收藏家》2015,(2):47-55
磁州窑宋金元时期生产的陶瓷枕,在装饰上展现了丰富的技法和多样的题材,其上的图像形象记录了绘画、服饰、民风民俗、社会审美以及历史题材等纷繁内容,成为特殊的古代艺术与文化载体。对图像的不断解析,有助于准确解读其真实内涵、绘画意境与文化背景。笔者尝试对磁州窑陶瓷枕上反映的蒙元人物图像加以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清时期对明代方志的著录与评价;二是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的研究。明清时期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体现在目录学分类与著录上。主要有官方和私家两方面,其中私家书目类型分为导读、版本、登记考证3类。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式概述,从旅游文化的角度考察明代佛教方志,探讨明代佛教方志的编纂、传播及其史料价值。海外学者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清前期贵州大定府铅的产量与运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春来 《清史研究》2007,5(2):65-74
矿业深刻地影响着清王朝的货币与军器制造,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成为康乾盛世的表征之一。当时矿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铜与铅的开采和冶炼上。本文探讨清代最重要的铅产基地——贵州大定府的铅的产量、分配与运销,以期揭示偏僻的西南一隅在改土归流之后是如何影响到整个王朝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语·八佾》“哀公问”句原用的是“主”,而不是“社”。“主”,指宗庙中的祖先之主(即牌位),用木做,故称木主。“社”也有“主”义,但指土地神“主”,用石块或土堆做,故庙主与土地神“主”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若干问题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争取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曾推出过许多研究成果。不过,某些与宪政运动直接相关的问题,似乎或缺乏足够重视,或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对1939年与1943年前后两次宪政运动的实际发起因素、不同的争取重点、获得的有形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重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宪政运动研究提出个人认识:第一,最早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实施宪政的提案,并非迄今认为的发起第一次宪政运动的七提案,只是由于七提案合并讨论,方形成共同发起宪政运动的既成事实。第二,第一次宪政运动的成果,虽然包括宪政思想宣传与宪政观念普及,但唯一的有形成果则是体现西方议会模式的“期成宪草”。第三,第二次宪政运动虽与联合政府运动有承继关系,但它不仅独立存在,而且也取得了三项成果,需要给予承认并加以客观评价。这三个问题关系到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的完整性,因此也是今后这一研究中需要重视与补充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