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0篇
  258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洪桥  王雷  孟祥君 《旅游纵览》2012,(12):142-143
农林类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特色,也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要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针对这个课程定位,并结合学校的特色,本文从旅游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发,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做好蓬莱小海2005年新出土三艘古船的脱水保护工作,采集了2.3号船的船材、两船之间地下水、船下淤泥和近海海水样品,委托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了样品中主要离子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木材和淤泥中的主要离子含量远远高于海水和地下水中的;木材腐朽的程度愈严重,其离子量含量也愈大。测试数据和方法对今后古船脱盐和脱水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在Likert量表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旅游地游客可进入性的量化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景区内部交通及信息条件、硬件设施及服务环境、文化环境、舒适性及卫生状况是游客对九寨沟可进入性感知的主要内容;②景区内部交通、医疗条件、治安及人身安全是游客预期中影响景区可进入性的强障碍因子;③游客对景区可进入性整体达满意水平;④游客对景区可进入性感知的评价在游后整体高于游前,九寨沟游客可进入性尚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景区应有针对性的展开旅游营销以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富集在铜料中而保留其母矿信息的元素可以用于示踪青铜器的矿料来源,为了解郑韩故城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利用ICP-AES方法对郑韩故城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1个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原料来源。与小双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从商代中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原料来源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东周时期这一地区铜业发展状况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孟定恭编著的《布特哈志略》是布特哈地区建制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对当地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研究东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内战以后,美国北部的工业资产阶级主宰了南部的经济改造,力图在南部推行经典资本主义的自由雇佣劳动制度.但是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南部最终形成的却是作为其变体的租佃制.经典的雇佣劳动制在南部发生变异,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在于南部的资本极其匮乏.因此,内战以后美国南部租佃制的形成,是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在南部推行经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受到南部资本匮乏的客观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而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家具表面涂饰与处理工艺是传统木家具制作工艺的重要组成,也是其保护修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对故宫博物院旧藏三件典型木家具的表面涂饰与修补材料进行分析,通过对其特征裂解产物的识别,鉴定出丰富的有机组分,并揭示其处理工艺。主要工艺是上蜡,用蜡类型以蜂蜡为主,处理工艺存在烫蜡与擦蜡等多种方式,并通过对蜂蜡加热标记物的特征分析,为识别传统烫蜡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家具表面处理中还有紫胶工艺,使用未精制的虫胶。此外,发现家具在上蜡或其他表面处理时,还会添加多种树脂,除常见的松脂外,还有安息香脂、山达脂等。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传统家具表面处理材料与工艺,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家具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青铜器锈蚀结构组成及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EDS)和金相显微镜(OM)等方法,分析比较了染有“粉状锈”与未染“粉状锈”的典型青铜残片的锈蚀产物的矿物组成、腐蚀层分层结构及金相组织。结果发现,未染有“粉状锈”的青铜样品腐蚀层一般分为二层,外层是二价铜化合物,合金组织中未见α (α δ)组织,锈蚀产物中不含碱式氯化铜;而染有“粉状锈”的青铜样品都含有碱式氯化铜,其断面腐蚀层分三至四层,且每层锈体的结构和元素组成各不相同,在靠近合金基体层的锈层中发现了大量的CuCl存在。结果表明,青铜文物表面锈蚀覆盖层的致密性、空气中的湿度及锈层中CuCl层状分布的存在,是青铜器表面“粉状锈”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土遗址锚杆锚固质量一直是土遗址加固工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土遗址领域均采用具有破坏性的拉拔试验对其进行检测。基于土遗址的文物属性,本研究尝试利用无损检测技术评价土遗址加固用玻璃纤维锚杆的锚固质量。通过锚杆无损检测仪与拉拔仪分别对甘肃省红沙堡遗址与永泰城址加固工程中的玻璃纤维锚杆锚固系统进行检测。比较实际测量杆长与仪器测量杆长结果,得出杆长指标可以判断无损检测仪所测结果的真实性。无损检测仪得出的检测波形衰减规律显著,对比相应锚杆的拉拔试验的评价结果,证实了声频应力波法在土遗址玻璃纤维锚杆锚固系统无损检测中的适用性。本研究结果将为评价土遗址加固用玻璃纤维锚杆锚固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勐 《收藏家》2011,(4):39-44
辽瓷是辽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出土于墓葬、塔基、窑址等遗迹之中,形制多样,装饰丰富,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