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门花海毕家滩出土的《晋律注》是裱糊在棺板外侧的纸本文书,因埋藏环境复杂及年代久远等各种原因,文物整体保存状况极为不佳。棺板存在残缺、断裂等多种病害,而外侧的纸本文书降解更为严重,已达到触之即粉的状态。为了使文物的完整性得以体现及能够得达到展陈的基本要求,在对棺板木材进行种属鉴定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在文物保护基本原则与理念的指导下,对棺板进行了病害调查、清洗、粘接及加固,对外侧文书进行了内容识读、原料种类鉴定。经过保护处理使得棺板的整体性得到了体现,达到了展陈的基本要求。原料分析结果显示外侧的纸本文书为皮浆纤维,因此该文书是目前为止出土为数不多的魏晋时期以皮浆为原料的纸质实物,这对甘肃河西地区造纸原料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学和系统论的旅游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峰  白凯 《旅游科学》2007,21(3):27-31
旅游本质问题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中外相关旅游本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学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和系统论自组优化原理分析了旅游的本质,并提出:旅游的本质是人的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觉活动或经历,其目的是追求身心愉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为江苏省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物保护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分析江苏省红色旅游与文物保护的现状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红色旅游与文物保护的互动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砂石质文物的可溶盐病害治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八硼酸钠抑制硫酸钠结晶的方法。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以陕北砂岩为例,研究了梯度浓度的八硼酸钠对硫酸钠结晶的抑制效果,初步探讨了八硼酸钠对硫酸钠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八硼酸钠浓度越大,硫酸钠结晶析出量越少,考虑到“文物保护最低限度干预”的原则,当八硼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5%,抑盐效果最佳。同时本研究对可溶盐病害治理与砂石质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武汉、西安城镇居民为例,探究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收入群体差异。研究发现,不同收入群体的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①不同收入群体的景区到访率均随距离的增加呈e指数衰减,但衰减速率存在收入群体差异,收入越高的群体,到访率距离衰减速率相对越小。②中国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具有“距离择近,景点择高,经济择富”的“三择”倾向,但不同收入群体的“三择”程度不同,收入越低的群体,“距离择近,经济择富”的倾向越明显。③不同收入群体到访率空间分异趋势一致,但高到访率空间大小不同,收入越高的群体,高到访率空间越大。④目的地亲景度存在收入群体差异,收入越高的群体,目的地亲景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汉代的尺度,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与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而逐步得到深化.汉代尺度的考古发现及其分析表明,两汉时期日常用尺主要有铜尺、骨尺和木尺,其材质、装饰等既有时代性差异,又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且多作为女性用品陪葬.其时一尺的实际长度,西汉和新莽时期一般为23厘米,东汉一般为23.4厘米,可以视作当时的标准量值.在考古学研究中,应当以此计算和理解汉代器具和建筑物等的尺寸,但又不宜完全拘泥于这个标准量值.因此,考古学研究中需要有科学的"尺度观",即既要运用当时的尺度及其观念对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各种遗迹和遗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但在实践中又不宜绝对化.  相似文献   
7.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珍贵纺织品与新疆其他古墓葬群出土的纺织品一样,是研究世界古代纺织史、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标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为研究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以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金线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金线的形貌进行显微观察,以揭示金线及其芯线的结构特征,获取了金线相关几何尺寸等信息。同时结合能谱仪分析,对金线的成分进行检测,获得了金线合金中各元素的比例。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期冀通过今后逐步积累的大量金线分析数据能够揭示出中国较早时期纺织品用金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晚清国粹思潮与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五权宪法,这种实践虽然在小范围内部分地取得了成效,但作为一种完整的整体构想却始终未获成功。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变革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早期铜器与青铜器的起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早期铜器已在50多个地点发现500多件,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其年代最早为公元前4500年。早期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公元前4500~前2500年尝试冶炼各种原始铜合金的发生期,公元前2500~前2000年以红铜为主的发展期和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以青铜为主的成熟期。中国古代青铜器分别起源于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0.
陕西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颜料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陕西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是目前陕西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建筑壁画,为了解其颜料组成,本工作采用X射线荧光、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颜料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五省会馆壁画除正殿发现一处红色染料外,其他均为无机颜料;红色颜料主要是铅丹、朱砂、铁红;绿色颜料为氯铜矿、石绿、斜氯铜矿;蓝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普鲁士蓝、smalt、石青;黄色颜料为雌黄、铁黄;褐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铁红及铅丹的变色产物二氧化铅;黑色为炭黑;白色颜料主要是铅白,且多使用铅白作为调色颜料。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清代民间壁画的制作工艺,丰富对陕西建筑壁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