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齐晓瑾 《世界遗产》2014,(11):23-23
<正>在聚落保护工作中,常常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应传承人、传承活动和文化空间作为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方式。其中,文化空间有时体现的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分布空间,有时对应的则是这些非遗可以展示的空间。以博物馆作为非遗展示空间,是城市中非遗存在的一种常见形态。南京的甘熙故居,现为南京民俗博物馆。在故居内一组多进穿堂式庭院里,展示着竹刻、绒花、剪纸、云  相似文献   
2.
凤凰古城开收门票,竟然带来网上网下的剧烈反应,这恐怕是决策者始料未及的。政府原先的设想是,古城收门票和提升商铺档次,可以分流出一部分消费水平低的游客到民俗园、烟雨凤凰等新建景点去。政府和开发商自有如意算盘:乌镇、周庄收门票都没有问题,凤凰收门票,会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制定方法,在我国实践中,起始于文物保护方法与城市规划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法的结合。在保护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又逐渐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到对地方遗产地精神的理解,对活态文化的保护和对本地社会网络的关注。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个案的操作中,体现了多方向的探索,也有由于认识不足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拟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中国语境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介绍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中出现的一些有益探索方向,以期为历史街区保护中新共识的形成尽涓滴之力。  相似文献   
4.
遗产记录是遗产保护的基础,旨在揭示、保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充实文化遗产多样性的内涵。遗产记录作为遗产保护的技术前沿,同时还关涉信息、学习、情感和参与等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内核。在科技驱动下,遗产记录在近几十年获得了长足发展,成绩斐然。本文依托C沙龙的三次学术讨论,就全球遗产记录的兴起以及国内的遗产记录实践展开,讨论记录工作的多学科融合、以及进行"面向用户的记录"和利用"用户产生内容"的可能性。一方面重回遗产保护的初心,反思技术、分工和产业化给文化遗产带来的破坏及风险,同时尝试提出未来遗产记录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记者:今年的国家文化遗产日在景德镇举办,您与清华同衡历史名城所团队在景德镇进行了很多保护实践,您认为瓷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对于景德镇意味着什么?张杰:景德镇自古即是瓷都,对瓷的考古由来已久,但考古和城市常常没有放在一起考虑。以前的考古工作比较重视文物本身的提取,瓶瓶罐罐被请进博物馆,文物埋藏地点并没有当做遗址来看,可能就消失了。大家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