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鼎 《收藏家》2007,(2):25-29
不可否认,书画鉴定的从业者们多是依循传统延续性的某种操作程序与行为方式来展开工作。缘于历代的鉴定家有“流派”之别,故当今鉴定人在具体操作时的工作思路和着眼点上也往往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不过大家的主观目的无疑都是为了鉴定结论的准确与工作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黄鼎 《收藏家》2000,(3):39-42
所谓“意念作伪”,是指有的名家书画怍品,若是单纯局限于“笔迹”做鉴定,它可能完全都是真实可靠的,即作品的内在要素均系作者亲笔。但要是从“一件”作品的要领和作品的整体构成,或上升到作品的艺术构思高度来说,它却不是“原装”的,也可以说是不真实的。这种背离了原作者的创作理想或意图的作伪手法就是“意念作伪”定义的字面表述。它主要针对书画鉴藏与经营界中较普遍存在的“我行我素”;随名家作品所有权拥有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对名家书画作品采取的一种轻率与“无礼”行为。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统中国画作品来说,不论是从创作还是鉴赏的角度看,大家都早已习惯地形成了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艺术理念。因此,中国画专业人士所俗称的“色彩”,实际上是指作品中墨的固有色——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将墨的固有黑色从整个色彩体系中独立出来,不被当作“色彩”看待,显然是不尽符合色彩学原理的,但它却是中国画这一特殊学科本质规律的客观反映。纵观近现代浩如烟海的中国画名家  相似文献   
4.
黄鼎 《收藏家》2004,(9):37-42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陆俨少(1909—1993年)书画作品一直是众收藏家热衷追逐的目标之一。至今年的春夏之交,该画家的作品又再次幸逢了“价格井喷”。笔者个人以为,正由于陆俨少的作品具有“需求者众”这一重要因素,所以它在市场上能始终保持良好的走势并时常会爆发出惊人的业绩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5.
黄鼎 《收藏家》2005,(3):49-53
有成语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它喻指有的人被某事物的某局部表象所迷惑。从而看不到该事物的整体与本质。实际上,俗语所说的“挂羊头卖狗肉”说得正是这一码子事。当前,在社会上的书画艺术品鉴藏活动中,就严重存在着一种现象:由于一些参与者不能正确对待来自非物质本体的所谓“出处”,  相似文献   
6.
“克隆”一词,大家都不陌生,词意也无需再作解释。现在笔者将其借用到我们设身处地的书画鉴定这个特定行业中来,纯粹是因为这个词所表达的原始意义与本文所要重点说明的内容在表象与本质上均有可比拟性。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名家书画作伪活动的动机、炮制手段、操作程序、抛售策略乃至于仿制品  相似文献   
7.
黄鼎 《收藏家》2002,(9):65-67
最近几年,在积极创建“文化大省”且经济飞速发展的浙江省的艺术市场上,被公认为是新浙派人物画开宗立派者之一的当代中国画家周昌谷(1929-1986年)的作品无疑是该省多数收藏家较为热衷追捧的目标。笔者以为,周昌谷的作品之所以在浙江省格外受青睐,其缘由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周于1954年创作的人物画《两只羊羔》获得了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这是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事,它为画家家乡——浙江的美术界乃至全省  相似文献   
8.
黄鼎 《收藏家》2003,(5):37-41
为了详尽说明本文论述的书画“摹古”作伪话题,现在笔者先谈谈与该造假手法的形成有主、客观的连锁系统性反应关系的三种书画鉴藏与创作(初始阶段)的普遍现象:(一)书画名家尤其是大师级名家在很多鉴藏爱好者心目中俨然就是书画界的“精神领袖”。不论在何处只要那些“顶礼膜拜”者看到有某名家署名出现在某书画成品上,那怕平时已有不低的鉴赏眼光  相似文献   
9.
黄鼎 《收藏家》2003,(12):26-30
对传统书画造假手法有所了解的人一般都知道,有一种沿袭久远的叫“仿”的书画作伪招术,它抛开了具体参照物,在没有母本依据的情况下仅凭借个体操作者对被仿冒名家艺术风格和特质的主观认识“单枪匹马”地进行赝作炮制,尽管此手法至今仍有人在实施着,但从实际效果看它少有能企及相对接近被仿名家真笔的程度。原因是凡是现代书画名家多数艺术个性都较突出,艺术表现力要明显强于传统意义的书画名家许多。若是造假者赝造  相似文献   
10.
有成语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它喻指有的人被某事物的某局部表象所迷惑,从而看不到该事物的整体与本质。实际上,俗语所说的“挂羊头卖狗肉”说得正是这一码子事。当前,在社会上的书画艺术品鉴藏活动中,就严重存在着一种现象:由于一些参与者不能正确对待来自非物质本体的所谓“出处”,固而做出相悖于客观事物真相的错误判断从而倒致上当受骗悲剧的屡屡发生。或者说,在如今书画造假手段不断“更新”与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若是书画鉴藏者工作思路单一、行为草率就极有可能酿成大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