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引,是从国外引进的,多在国内科技界和图书馆系统使用的检索方法。何谓索引:现代汉语词典说:“索引,把书刊中的项目或内容摘记下来,每条下标注出处页码,按一定次序排列,供人查阅的资料。”可见,索引是指示、检索的一种便捷方法。过去我国出版界对它缺乏重视,很多翻译出版的书很少翻译其索引,故大多数读者对其感到陌生。方志,是我国文化“产物”,历来未有索引,首轮编修的新志,也未规定编制索引,已出版的5000多部省、市、县中,有索引的也是寥寥可数。我们第二轮修志并与其同步编制索引,因实践不多,理论研究甚少,对诸如索引在志书中的地位、本质属性、社会功能、以及编写的规范等等问题,目前还缺少探索和研究。所以,感到困难较多。有的则为编而编,盲目行事,却难以达到编制索引的目的。下面就如何编制方志索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年鉴如何适应和参与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一个突出,二个不变,三个加强。一个突出,即突出经济建设 1、从篇目设置来体现。《崇义年鉴》在篇目设计中,对经济建设的信息一是“全”、二是“特”。所谓“全”,就是对“经济部类”的条目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80年开始第一轮修志,经过20多年的编纂,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9年10月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展出省、市、县三级志书近4 000部,加上部门志、行业志及其它志书,总计10 000余部,约70亿字.据最近报载:全国首轮省、市、县三级志书规划编纂6 000余部,截至2005年,已出版5000余部.为我们树起了一座新中国方志文化的丰碑.目前,首轮修志已基本结束,第二轮修志又出现新的热潮,全国出现了“修志热“.一部一部新志出版问世,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1992年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就指出:“在修志过程中搜集的丰富地情资料是宝贵的财富,是修志部门优势和实力的体现,它来之不易.各单位要配备相应的力量,认真保管,科学整理,合理利用,决不能任其散失或转移.“修志为我们积累了大量丰富而现实的资料,构成了方志部门档案的主体.因此,建立方志档案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80年开始第一轮修志,经过20多年的编纂,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9年10月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展出省、市、县三级志书近4000部,加上部门志、行业志及其它志书,总计10000余部,约70亿字。据最近报载:全国首轮省、市、县三级志书规划编纂6000余部,截至2005年,已出版5000余部。为我们树起了一座新中国方志文化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大事记是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时系事,为全书之径”,位于一书之首,明史事之先后,撮取事物之大端。在镇(街道)志编纂中,大家勇于探索,认真编纂大事记,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读了大沥、丹灶、西樵、罗村、九江、平洲、里水、和顺、官窑、金沙、小塘、南庄、桂城、盐步、狮山、黄岐、沙头、松岗等大事记,发现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限于时间,不谈成绩、特点,提出问题,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6.
第二轮修志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因工作之需。看了第二轮修志的一些初稿、送审稿,以及出版的志书。这些志稿志书政治观点把握得很好,内容充实,结构也很合理.行文也符合要求,但有一个问题。很值得研究。那就是第二轮志书如何与第一轮志书衔接。  相似文献   
7.
章认为《明史》卷43《地理四》把崇义建县的时间误为“正德十四年”,经考证应是“正德十二年”;《明史纪事本末》卷48则把“崇义县”误记为“安远县”。  相似文献   
8.
自1980年全国开展新方志编修以来,地方志编修硕果累累,成绩辉煌,树起了一座20世纪末新中国方志文化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年鉴条目的类型、选择原则、写作规范、可读性以及文体语言。  相似文献   
10.
方志是“资政、教化、存史”之书。它的功能是其它书籍不能代替的。而方志书中的数字,是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概述、大事记,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各部分,都少不了数字。所以说,方志的数字书写非常重要,它正确与否关系到方志的作用与价值。近来,拜读了一些出版的方志,发现了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