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说古尺度     
古尺度,是古代文明的一个方面。随着古尺实物的不断发现,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已渐趋深入。可是迄今为止,一些传统误说,依然十分流行。这对于了解古代文明无疑是一种干扰。  相似文献   
2.
“阿房宫”这一名称,对于每一个具有中国史常识的人来说,都不陌生,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其“房”读“旁”.然而“阿旁”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宫又何以名之“阿旁”,则迄今人多未了.本文拟对此专作考释,请读者诸君批正.考文献中关于“阿旁”的解释,大凡有四:一、“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颜师古说)  相似文献   
3.
“保”当如字读,“保训”即关于“保”(所当保守者)的训教;“前夗”宣读“前冕”,指前任君王;“詷”字义应为相同的言辞;“恐求中”之“恐”当涉上文衍,“中”即“中庸”(用中)之“中”;“自诣厥志”之“诣”不必读为“稽”;“言不易实变名”之“言不易实”当读断;“假中”谓学来中道;“宿不详”之“详”当如原简释“蓑”,义同“永”.  相似文献   
4.
利簋铭文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簋,作为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自其发现之日,即为世所重;其铭文更因印证了古书中关于武王于甲子日伐纣的记载,而倍受学人青睐。前辈大师郭沫若、唐兰、于省吾、徐中舒及张政、黄盛璋等一批著名学者,都曾对之作过考释,但对铭文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及...  相似文献   
5.
谯周是我国三国时期的“通才达学”,所撰《古史考》(已佚,有辑本)曾“与《史记》并行于世”。本在考明谯周生平的基础上,着重对《古史考》进行了研究,认为:《古史考》乃通考古史,而非专纠《史记》之谬;除考史之外,还多考古制,并兼杂考。其对《史记》的考辨,除纠史之外。还对部分记载不详的地方有解释性的补充与说明,对地名有所考究,对太史公论赞亦有纠驳。其考多确实可信,有较高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怀信 《文献》2007,(2):73-76
关于今本<论语>的由来,学术界有不同观点,如杨伯峻先生认为,今本"基本上就是<张侯论>"①;古棣等也认为古注和"近现代各种<论语>注解本依据的都是<张侯论>"②.  相似文献   
7.
黄怀信 《文物》2012,(1):77-79,93
清华简《耆夜(音舍)》记"武王八年"戡耆(黎)还归,在"文大(太)室"举行饮至礼的情景,既明《尚书》"西伯戡黎"的具体时间,又补文献相关典礼之阙,有重要的史料与研究价值。文中出现的五首诗皆有明确作者,是珍贵的周代诗歌,对研究《诗经》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以《蟋蟀》诗与今本对读,可知今本经由后人改造,今本不仅整齐文句,改变内容,而且  相似文献   
8.
關於孔子名字之由来,世有三说:一说因其“生而首上圩顶”,即头顶凹陷;一说因其头似尼丘山;一说因其为祷於尼丘山而生,为了“识祷”。三说聚讼近二千年,迄今依然各有从者。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明确文字训诂,一是弄清尼丘山的实际形状。本文认为,“生而首上圩顶”之说於训诂没有道理;又据实际考察,发现尼丘山形状并非传统所谓“五睾连峙,中峯略低”,证明其头类似尼丘山之说不能成立;唯有“识祷”一说.可以信据。  相似文献   
9.
对读清华简《金滕》与今本《尚书·金滕》,可知简书总体上较今本晚出.简书对原作有节略、压缩与改写,今本则更多地保留了原始面貌.但简书又不全本于今本,今本也有增有脱,不是原始之作.说明古书流传,传抄者多可改易增删文字,乃至移动句子,改变句式.这种现象,对于重新认识《古文尚书》当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一《史记·货殖列传》载:"子赣(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亢礼。"《仲尼弟子列传》云:"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因为子贡是孔子弟子,所以世人以其为中华儒商之第一人。然而《论语》中子贡问学最多,所问皆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