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与三星堆黄金面罩形态相近,但尺寸相差悬殊,本对此作了探析,认为这可能与祭祀活动的级别以及祭祀的身份均有一定的关系。它们都是古蜀明繁荣时期的灿烂遗存,对了解古代蜀人的信仰、习俗、观念,以及古蜀王朝之间的兴衰更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地处长江上游内陆盆地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号称天府之国。这不仅因为这里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水旱从人,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有一种天人和谐的智慧和危难兴邦的精神。正是这种智慧和精神,才孕育了灿烂的古蜀文明,也才有了繁华都市的崛起,使成都享有了脍炙人口的天府美誉。  相似文献   
3.
古蜀王都与早期古城遗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都平原上的考古发现揭示,早在商周时期,古代蜀人已在三星堆建立了古蜀王都,而在此之前或更早的时候就已出现了宝墩化等早期古城遗址。三星堆古城遗址为我们了解蜀国和殷商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说明地处内陆的蜀国在当时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富饶繁荣的王国,殷商在青铜时代并不是唯一的明中心。宝墩等早期古城遗址的发现和比较研究,则显示了中华明在不同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5.
一个日益引起重视的关于化石物质的命题——比如远始人类的头盖骨、颅骨和牙齿——究意是遗传因素发生着作用呢,或是其他新的理论观点所提出的,有更重要的原因使人类进化的图画发生了变化。这里,我们对这个图画作了概括的描述,根据对更新世文化遗物考古中重要问题的再调查,说明了旧石器时代人类和石头工具的密切关系。当考古学分出许多新的考古学门类的时候.进化中的生态学已经有了它自己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论的变革。并非有了新达尔文“现代综合”的方法才苦心想出来的,在193o年和194O年就已经出现了非常有趣的关于进化的结构、过程…  相似文献   
6.
自从夏禹率领先民们治理洪水,将九州进贡来的金属铸成九只大鼎,便意味着石器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青铜时代的来临。夏商周时期,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曾独步于当世。时至今日,当我们面对着那些雄浑精美、种类繁多的青铜器时,仍深深地为那鲜明的民族风格、精湛的铸造技艺、独特的艺术特征而感叹折服。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是用红铜和其它化学元素冶炼而成的合金,铸造而成的。如钢与锡的合金为锡青铜,铜与铅的合金为铅青铜,以及铅锡青铜、镍青铜、磷青铜等。商周时代的青铜,古人通常称为金或吉金,其成分主要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经考古检…  相似文献   
7.
8.
在《礼记》论述的“王制”(王权统治)区域,我们可以读到关于中国周朝末年周人组成类别的下述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禹三考     
大禹出自何方?古老的《尚书》里没有说。我国第一部正史《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75),为了论证东方是“物所始生”,西方是“物之成熟”,因此有“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条规律,在《六国年表》引言中列举出自西方的大禹、成汤、周文王三位古哲为证。关于大禹出于何地,司马迁明确指出:“禹兴于西羌”。  相似文献   
10.
明末首辅(宰相)刘宇亮的印章、玉器、瓷器、水晶等重要遗物近日在绵竹市出土。由于《明史》和地方史对刘宇亮生平记录十分简略,此次刘宇亮遗物的发现无疑会引起历史研究者和地方史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