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黄河文化的始祖是黄帝,长江文化的始祖是炎帝,那么,珠江文化的始祖则是舜帝。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1993年,我们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文教组正式成立。开始时,我们考虑到要为政府决策提供文化咨询,必须熟悉岭南文化的来龙去脉,下一番功夫研究考察岭南文化。我们从史料看到,广府文化之“广”是指广信,分界广东、广西之“广”,也是指广信。广信在哪里呢?一说是广西梧州,一说是广东封川(今封开)。我们意识到这是岭南文化之“来龙”,很有弄清的必要。于是我们便于1996年3月初前往封开、梧州考察,结果证实正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写:广信在“桂江、贺江入郁”  相似文献   
3.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牗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世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这是清末民初大学者梁启超1902写的一首《自励》诗,虽然他原意是抒发自已的抱负,但我却认为活灵活现了他的文章、风格、成就和影响,同时也表现了在他身上所具有的珠江文化的特质、素养、风度和气度。因为在这首诗里所体现的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不怕受非议的献身和自主精神、爱国爱民的民族大众精神、追求真理认真治学的务实精神、海纳百川的世界海洋文化精神,既是梁启超的人品和文品之凝现,也是珠江文化主…  相似文献   
4.
从1996年3月开始,我们珠江文化学者在封开启步,对广府文化进行了步步深入的系统研究,迄今已有15年历程。在这历程中,我们团结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在深入文案研究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写出研究论文,然后以研讨会或论坛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各抒已见,求同存异,每每取得阶段性的学术成果。这些研讨会或论坛,都分别在广府文化的探究历程上,具有四个阶段的标志意义,所以,称之为“四部曲”。  相似文献   
5.
南雄雄根     
粤北南雄市,古名南雄州。这个地名起得好,名副其实,故能千年延续,无甚更易;只要你一踏进南雄的土地,即会感到一种英雄之气,一种古朴之风,使人亢奋,令人退想。数十年来,我曾多次到过南雄,每次都有这种感受,都在离开后回味甚久,又都未能品味出南雄这种特有的气和风的根本韵味所在。最近重访南雄,才总算找到了其气其风之根;因其乃英雄之气和风的文化内蕴,故称其为雄根吧。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21日,在广东省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又说:“广东的发展与邓小平息息相关,紧紧相连。”我认为这些话,清楚而深刻地指出了邓小平理论与珠江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同仁,在完成《中国珠江文化史》课题之后,即请缨向"中国南海文化研究"的课题进军,主要缘由在于两点:一是纵深发展的感悟,即在历时多年的珠江文化研究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要真正地把握珠江文化的特质和古今发展走向,必须再前走一步,持续研究珠江文化与中国南海以至与世界海洋文化的关系;二是当今时代的感悟,即海洋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和焦点,越来越受到举世关注,尤其是近年中国南海主权及开发之争白热化,掀起了政治、经济、外交以至军事上的纷争波澜,从而也必然链接于史地和文化上的来龙去脉及其风风雨雨。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指出:21世纪是  相似文献   
8.
应当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我受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和珠江文化研究会的委托,率领由著名的文史学家、地理学家、海洋学家、语言学家、文化学家、作家和记者组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湛江市和徐闻县、雷州市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有关历史资料和现场考察,得出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出口港  相似文献   
9.
10.
当今,我省正在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带动新一轮大发展、以世界眼光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珠三角产业“双转移”热潮。我认为这热潮,实质上是世界海洋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刚刚掀起的第三次浪潮的序幕;它既是海洋文化在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界碑和新的启步,又是海洋文化在广东数千年历史的承传和再度辉煌。观今宜鉴古,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