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放铁炮     
鲁汉 《民俗研究》2001,(2):202-203
2000年8月,我去枣庄参加山东省民俗学会年会期间,到枣庄市山亭区付庄乡红山峪村考察,这个村写出了中国第一本村民俗志.从下榻的山亭宾馆乘车向南约20公里,代表们来到了建于山坡之上的红山峪村(付庄乡),一进村口,耳旁"咚"、"咚"连珠价的响,定睛一瞧,原来是村民专门请人放礼炮欢迎呢,我对这种熟铁制作的小炮非常感兴趣,就落在大队人马之后单独与放炮人聊了一会.  相似文献   
2.
民国“武训”──杨仪山鲁汉河南鲁山县鲁阳镇五里堂小学是解放后鲁山县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所私立小学,它的创始人叫杨仪山,人称“民国武训”。上年纪的鲁山人都知道,50年前鲁山有个杨仪山先生,收礼不待客,礼金全都张榜公布,以作为建校积资款。近期五里堂学校在拆...  相似文献   
3.
鲁汉 《民俗研究》2006,(3):267-271
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色彩斑斓的剪贴画,画中那个戴凤冠、着云肩的红衣女子,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让我时时想起她的作者,那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剪花娘子——库淑兰。旬邑县位于陕西西部黄土高原的一条罅隙之中,这里盛产烟叶与苹果,还孕育了一位著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库淑兰,1920年出生在旬邑县赤道乡王村(后更名为富村),从小她就聪明伶俐、争强好胜,是孩子中的娃娃头儿。11岁时,家境富庶的她被父亲送到旬邑县的一所新式学校上学,这是库淑兰一生中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后来,因为定了娃娃亲,公公催婚15岁时她无奈辍学回家,随母亲学…  相似文献   
4.
鲁汉 《民俗研究》2006,(2):270-272
陕北有民谣道:“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冒铰”,即是指剪纸样子随心自制、脱剪而出。在中华民间文化积淀厚重的陕北,有一批“冒铰”的民间剪纸老艺人,其中,张玉姐的剪纸独树一帜。张玉姐是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南寨乡小寨村人,今年67岁,她的剪纸样子从不重复,剪纸时握一把大剪子,不用事先勾勒图案,全部随心而出。民间剪纸是一种极力在二维空间里表现立体的艺术形式,她却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是由于一只眼已经失明的原因,她的剪纸非常平面化,黑白对比强烈,用剪极为顿涩老辣,大刀阔斧。异常简练,毫不媚俗,其中的人物、动物仿佛通灵一般活灵活现、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5.
泰山娃     
鲁汉 《民俗研究》2002,(3):191-194
一日,去叶涛兄府上拜访,他的书橱里,赫然摆着一只泥塑施彩的泰山娃,从那浑圆大气的造型、细致出神的开脸、协调丰富的喷彩中,我感觉到了传统民间工艺特有的神韵。我收集、研究民间工艺十余载,尚未看到过早期的泰山娃,在书籍资料中也没有发现有关的图片。  相似文献   
6.
山花皮影队     
鲁汉 《民俗研究》2001,(3):189-192
2000年8月6日晚,在枣庄参加山东省民俗学会年会时我有幸看到了山亭区委宣传部特地安排的皮影表演,当场就拔不动腿了。  相似文献   
7.
徐玉诺与周作人的交往鲁汉论及二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必提起周作人,而他与家居河南鲁山的"五四"诗人徐玉诺却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交往。周作人小品集《恬适人生》中,有《寻路的人--赠徐玉诺君》一文。文中有"我是寻路的人。我日日走着路寻路,终于还未知道这路的方...  相似文献   
8.
鲁汉 《民俗研究》2001,(4):205-208
樊晓梅,1977年出生在陕西省安塞县楼坪乡张新窑村的一孔窑洞里,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女孩,按当地风俗称为“猴女子”。她的母亲张芝兰,是安塞著名的剪纸艺人,文化部命名的剪纸艺术家。晓梅8岁那一年,随母亲回内蒙舅舅家过春节,母亲为亲戚邻居剪窗花,她偎在母亲身旁,用母亲剪下的纸尖尖学剪纸,居然剪得像模像样。亲邻们夸晓梅,她的母亲十分高兴,老人想起了陕北的谣谚:“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冒铰”是陕北的方言,说的是剪花不用样子,随心所出。母亲只知道,巧女子是好嫁人的。晓梅后来回忆说:“那一回,母亲成了众人眼里的神人,连我也跟着沾了光,从此以后,我这一生就跟剪纸结下了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