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开展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很大挑战,有效的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民主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等方法,可实现学生知识、素质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晓亮 《东南文化》2016,(6):95-101
中国近代始有机制币,铸造机制币的核心技术部件是铸币模具,包括祖模(亦称原模、母模)及工作模。由于多种原因,铸币模具存世量稀少,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南京博物院藏有十八件近代铸币钢模,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收藏中数量最大的,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货币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方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以人本主义地理学为代表,现代欧美人文地理学界对地方性意义以及地方在建构个人与社会的文化身份认同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地方对于个人与社会来说,不啻是一个意义的中心,同时也是构建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的媒介。因此,地方意义在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空间的关系、地方认同的多样性与动态性、地方认同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认同四个方面对欧美人文地理学关于地方与认同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的述评。  相似文献   
4.
伴随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社会中的体验和经历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在美中国留学生与美国本土社会及国内社会的互动,及互动对其塑造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美国社会的刻板印象一方面阻碍了该群体的深度融入,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自我规训”,使该群体对于美国社会产生一定的疏离感。此外,在教育流动的过程中,留学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中国人身份和留学生身份处于共生共荣的关系。然而,来自“群体内”的刻板印象增加了留学生群体社会认同建构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在“人-人”和“人-地”的互动不断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