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府城石阡万寿宫,明称水府阁,属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是一组明朝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和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万寿宫古建筑,其建筑风格、建筑艺术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2.
陈政 《贵阳文史》2009,(3):51-53
一、南方长城的发现2000年4月22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78岁的罗哲文教授凝视着湮没在荒山野岭的残垣断壁,他抑止不住异常激动的心情出语惊人感叹:“这是明朝修建的中国南方长城,我寻找了整整50年,终于在这里找到,也算了结了我今生最大的愿望。”罗哲文教授是国家文物局、中国长城学会数个头衔的领导,从事长城学研究已过半个世纪,建国后曾多次组织修缮长城。50年前,他曾查阅史籍资料了解到,  相似文献   
3.
游太虚洞     
太虚洞,1984年9月1日贵州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阡县城南2公里的燕子岩山腹中。洞前有明建太虚楼阁寺宇,阁为三层,高11米,阁底有戏台。洞顶右山修有观音寺,四周层峦叠蟑,古木参天;洞口云霞深镇,洞室高大阔宏;入口后又分上中下三洞,洞顶复有天楼,形同迷宫;洞中钟乳奇石异常,绚丽多彩,素有“黔南第一景”和“第一仙洞”之美誉。其显著特点是此洞开发早,文化沉积深厚,古人咏叙颇多,摩崖碑碣达22处之多。  相似文献   
4.
陈政 《广西文史》2001,(3):47-49
这是年过耳顺的作家王云高为自己撰书的生辰岁月联语。上联说他生于鲁迅辞世前25天,下联说他比苏东坡小了整整900岁。  相似文献   
5.
傩戏,又称“端公戏”或“傩堂戏”,是一种“端公”(巫师)为“春傩还愿”等所演出的一种祀神而娱人的戏。因演出多在百姓堂屋之中,故称傩堂戏。石吁滩戏,始于宋、元时期,明、清之际便崭露头角。在《石轩府志》“奇观论”中有记载:“吁属楚尾,信鬼重巫,酷有湘、优间风。秋尽冬来,腊余卷前,比户春滩鼓角,烧拥铃锣,歌唱之声响彻昼夜。”民国时期,石吁境内排戏班子有100余个,活动于县城、本区、白沙、龙塘等地。其中较著名的,有晏明姚绍清摊戏班、乐桥王清廉摊戏班、么鹅吴忠仁滩戏班、青阳陈正中排戏班。建国后,摊戏堂一度停…  相似文献   
6.
成世重基以及家人成氏墓群座落在石肝府城15公里,风景宜人的大沙坝乡西坡上。距思(南)石(吁)公路500米是成世殖墓;西行1.5公里为成世渲墓父母等4人墓;折东北行1公里是烟岗岭,为成世道妻妾等5人墓、周围5平方公里以内属墓山范围,雇用一庄户专为管理。据资料介绍,以前墓山周围种满松柏,树大于合抱,枝叶繁茂,青松翠柏,与两江总督安眠的墓映衬一体。由风洞坡麓拾级而上,路宽4米,每距ZO-3O级即有一小石评,两侧置石凳、石茶桌,供游人休息,登数百石级至成世道墓前牌坊。墓地为料石铺成,约IO00多平方米,墓居正中。墓碑书刻…  相似文献   
7.
陈政 《风景名胜》2021,(7):0177-0178
为解决江华县集体林区人工用材林森林抚育间伐中现存的各类问题,本文针对森林抚育有影响的如基层林业人才培育投入不足、林农缺少对抚育间伐的认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是若想提高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效率,就要对间伐对象、时间以及强度进行确定,才能够为森林抚育间伐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抚育间伐技术推广,对经营目标进行划分,结合不同林分类型、树种构成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抚育间伐方案,希望能够为提升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政 《广西文史》2010,(2):F0002-F0002
  相似文献   
9.
石阡木偶戏,流行民间,颇具特色。早在明朝弘治年间,石阡府知府任仪即有关于木偶傀儡戏的记述。清朝时期,石阡木偶戏风霏城乡。现在许多健在的老艺人,承袭祖辈技艺有六、七辈人的家史。在本世纪20至40年代,戏班常到湖南、四川吸附近县份演出。卢子清、周辅廷为主的“太平班”;傅银州、傅云清为首的“泰洪班”;张德轩、全应斗领头的“兴隆班”;徐汉宾主演的“天福班”和“杨本家班”远近闻名。木偶戏班每到一个村寨,一演即1210天半月,而且每年必演,全县五、六个职业戏班,常年应接不暇,大村小寨,传出木偶戏的演唱、锣喜…  相似文献   
10.
陈政 《炎黄春秋》2023,(10):98-100
李端棻(1833—1907),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幼岁而孤,曾随叔父李朝仪赴京城求学[1]。清朝著名教育家、政治家、改革家。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之父。晚年归故里,主要兴师重教,创办贵阳一中等。倡导创办京师学堂,奠定北京大学基础;举荐康梁改革,支持变法维新兴教;投身体制变法,践行维新教育图强;做官清廉节俭,为教育复兴尽心力行。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