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华文 《民俗研究》2017,(3):103-107
黄大仙信仰既是道教的,同时也是民间的。它发端于民间传说,却成全于道教信仰;它出现于浙江的金华山,却兴旺于香港的啬色园并由此而传遍五大洲。它在内地,尤其是在浙江金华的兴盛衰落,不仅缘于社会的变革这一主轴发展起伏的必然性,也与时代过程中某个特殊因缘,即所谓的偶然性息息相关。金华黄大仙信仰演变的历程,在个案意义的背后,也折射出共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青浦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古人冠而后字,斯礼久废.今泖滨农家,弱冠后为酒食,召乡党食之,谓之庆号,尚有古意.”而在清末《蒸里志略》及《章练小志》中也有相同的记载.这种庆号习俗,如今在青浦县泖河一带是否仍然流行?下面是我们采集整理的记录 和对它所作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丧葬习俗丰富而多样,它与信仰的关系是千丝万缕,而随葬物品在丧葬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非常独特。区域存在的随葬文化虽然各地差异明显,但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或时代的特色。文章透过浙江丧葬文化中随葬物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具体的形态和内容,揭示这种多样性随葬物与另一个世界、与人们想象中的阴间生活和信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华文 《神州民俗》2009,(4):4-11,F0002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丈化的积淀非常丰厚,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尤其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大量外来文化的进入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使传统节日文化的中国化和地方化的细节日益弱化,虽然从总体上来看,传统节日文化多样性依然是主要的存在形态,但在新世纪新时期,如何弘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多样性,继续保持我们的传统形态和特色,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是今后我们必须进行的工作。本文从传统节El丈化的多样性入手,提出了我们如何弘扬的一些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谢芳  陈华文 《民俗研究》2016,(2):112-122
两宋时期衍生出大量有关钱镠的传说并逐渐形成一个传说群,记载于各类文献之中,其传说内容涉及钱镠的生平、创业、为官、暴虐等方面。北宋是钱镠传说的发展时期。北宋前期出现的大多是有关钱镠的巫鬼异象传说,北宋后期钱镠传说开始趋向民俗化。南宋则是钱镠传说体系的成熟时期,此时钱镠传说体系完整,出现了有关钱镠的传说群,其传说内容、形式进一步趋于世俗化、传奇化,与民众生活越发贴近,同时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传说圈逐渐形成。文献记载中的钱镠传说呈双线发展,钱镠传说的产生和流变与相关历史事实、现实社会状况、民众心理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越丧葬习俗既是中华民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具体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墓葬的形制、葬法葬式、仪式过程,还是通过墓葬或仪式表达出来的信仰形态和内容,或者是融入了自身环境形态的风水观念,都与其他区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我们感受到丧葬文化的区域性,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化,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吴越丧葬习俗的改变在国家殡葬改革大趋势前提下,必须针对这一地区存在的具体文化形态,否则,将事倍功半或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三世纪后叶,楚国灭越.越民族之一部分越过宁绍平原南边的山脉,或从宁绍平原沿海,来到了三面由天台、括苍、雁荡山脉环抱、一面面海的临海——温黄平原,占据了灵江、瓯江流域.他们与先前即已到达并居住在此的吴越后代,共同建立起了东瓯国,历史上也称为东越.还有一部分越族后裔则继续南迁,到达今福建,建立闽越.越民族虽然亡国而迁徙,但他们没有丢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气候、环境与宁绍平原相去极近的温黄平原,又植根下了自已传统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华文 《民俗研究》2020,(1):119-127,159
殡葬改革是我国政府持续推行的一项文化和社会改革政策,旨在改善民生,而由此引发的争议则与不同地区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关,并涉及对传统丧葬文化和习俗的多元认知。具体到土葬还是火化的话题而言,争议集中在土葬浪费土地资源、森林木材资源,以及传统仪式的铺张浪费等方面,有待于学术界进一步的讨论和厘清。与传统殡葬有关的土地占用、木材损耗、金钱浪费等现象,并非不可改进,也并非与当今社会发展难以兼顾。或许,在尊重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区别对待殡葬改革进程中的城乡差异,有助于多元化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试论文身图式——黎族和高山族文身图式及延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身文化是一种通过图式和附着文化蕴含来阐释民族历史、精神、制度、习俗和艺术累积的特殊文化现象。由于图式繁杂和难以确定历史流动在图式上的表现,研究者不仅对图式各持己见,而且不注重历史的流动和重叠以及它的多意性,形成随意阐释,毫无规则的现实。本文着重以黎族、高山族的文身为例,通过文身部位的迁延、文素与图式的关系、图式意蕴不定性的探讨,试图证明图式与部位、与文素、与意蕴,不但是流动变化的,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思考摸式:文身的千变万化、不确定性是无法用一种成因理论予以解释的。  相似文献   
10.
死亡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事实,但由于人类文化的介入,死亡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生老病死“规律”,而成为人类表达自己文化的仪式。自古以来很多哲人都对死亡及其相关的文化进行过论述,但却没有一个时期,像1983年到2002年这20年一样,如此大规模地对死亡与丧葬文化进行研究,并出现了如此大量的著作,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本文正是以此20年为限,对于此期的死亡与丧葬文化研究的著作成果,进行一些概述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进一步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