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生活在长江口的沙上人,开发沙洲有一千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练就了不怕艰难困苦的生活理念和不怕背井离乡的开拓精神,还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而成为郑和航海最佳人选。文章以新的视野,讨论了沙上人是沙船的原创者,也是郑和下西洋活动中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依据古代有关文献资料,阐述沙上人的良好风气、生活状况以及沙船在长江口的使用状况,着重分析郑和下西洋前聚[舟宗]崇明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沙上人在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作用和所作的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3.
笔在《试论郑和航海中的VC来源》(载本刊1998年第一期)一中,归纳了郑和船队取得VC有三条途径:一是出航前体内有充足的储存;二是沿途补充;三是所带茶叶、干果和药物的调剂,因而能有效地预防坏血症。最近看到一篇章转引日本1963年《日本水产学会志》中一则资料,说鱼肉和鱼内脏均含有数量不等的VC(见下表),似可作为拙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沙上人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起江苏射阳北部、南至上海奉贤南端,绵延1000多里的沿海地区和长江口两岸的14个县市中,都有被称为"沙上人"的聚居人群,其人口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关于郑和出使日本的文献记载提出疑问,从而依据相关史实怀疑朱棣捉拿建文帝由郑和秘密押送福建,软禁于华藏寺,再进一步论证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之一是监视建文帝,并讨论了郑和航海的方式是两段式航行。  相似文献   
6.
有关“郑和航海中Vc来源”的问题,笔者已有《试论郑和航海中Vc来源》和《关于“郑和航海中Vc来源”一文的补充》分别刊发于《郑和研究》1998年第一期和2000年第一期。就郑和率领的数万名人员长期航行于茫茫大海,为什么没有像阿拉伯和欧洲海员一样得坏血症的问题,笔者对流行比较广泛的说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张謇本人及其祖辈世居海门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深入分析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海门沙上人习俗以及张謇改籍南通的思想动机,试图对张謇籍贯南通的定论进行释疑,说明个人思想言行与籍贯的联系,并以此界定籍贯。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囿于所闻,有关研究花生的专论仅见于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的影响》,游修龄《说不清的花生问题》,辛树帜等《〈农政全书〉一百五十九种栽培植物的初步探讨》等论文。可惜他们都将"形似香芋"的落花生视作南美洲花生,自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笔者是沙上人,退休后在研究"沙上人与郑和下西洋"关系的过程中有些资料积累,偶然发现落花生与花生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作物,于是不辞谫陋撰写此文,祈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