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末剑南三川的军政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公元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剑南三川一直处于唐朝的有效控制下,之后这里却陷入混乱,最终与唐朝中央分道扬镳。这种骤变与田令孜、杨复恭二人在三川的势力角逐有密切关系,田、杨二人的明争暗斗最终导致三川地区形成了两大军事阵营对峙的格局,并引发了唐昭宗对西川大规模的军事戡乱活动。经此一役,朝廷与西川两败俱伤,以王建为首的忠武军集团迅速崛起,占据西川,为前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唐代宗至宪宗时期,地方许多藩镇纷纷效仿河朔三镇,企图游离于中央之外。同时,西川因不断遭受吐蕃、南诏的军事威胁,节度使的任命表现出鲜明的武人化色彩。在这种内外因素的激荡下,西川屡屡发生动乱。与其他方镇不同,西川诸次动乱的焦点大都集中于节度使继任问题上,而且西川的历次叛乱没有得到本道的全部支持,边兵常常成为叛乱的主角。元和初年的刘辟之乱标志着西川的叛乱活动达到了顶峰。刘辟之乱后,唐朝将资、简、陵、荣、昌、泸六州割隶东川,进一步缩小了东西两川的实力差距。同时,又采取派遣高级文官出镇与征调外地客军入蜀驻防的措施,最终实现了西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陈乐保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25(2):83-92,181,182
唐代宗至宪宗时期,地方许多藩镇纷纷效仿河朔三镇,企图游离于中央之外。同时,西川因不断遭受吐蕃、南诏的军事威胁,节度使的任命表现出鲜明的武人化色彩。在这种内外因素的激荡下,西川屡屡发生动乱。与其他方镇不同,西川诸次动乱的焦点大都集中于节度使继任问题上,而且西川的历次叛乱没有得到本道的全部支持,边兵常常成为叛乱的主角。元和初年的刘辟之乱标志着西川的叛乱活动达到了顶峰。刘辟之乱后,唐朝将资、简、陵、荣、昌、泸六州割隶东川,进一步缩小了东西两川的实力差距。同时,又采取派遣高级文官出镇与征调外地客军入蜀驻防的措施,最终实现了西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唐代剑南西、南两侧分布着大量的羌蛮子弟,比较著名的有弱水八国子弟、岷江西山子弟、邛雅黎子弟、东蛮子弟、云南子弟等。羌蛮子弟受剑南节度,但其组织、征集、训练、出征等仍以部落为单位,是典型的少数民族部落兵。与北方的城傍子弟相比,羌蛮子弟内附时没有经历内徙——安置于缘边军城傍侧这一过程,故安史之乱后内徙的城傍子弟逐渐转化为额内兵,而羌蛮子弟依旧保持了原有的部落兵性质,并一直维持到唐末。羌蛮子弟的总数维持在三到六万之间,他们的存在弥补了剑南道汉兵不足的问题,极大增强了本道的军事实力。复因羌蛮子弟处于唐、吐蕃、南诏的“过渡地带”,且熟悉西南边陲的地理环境,他们的向背往往能左右唐代西南边疆经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