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风光旖旎的广州荔湾湖畔,一座千年古庙,现今恢复了它原来的面貌,向海内外游客开放。这座古庙,就是泮塘仁威庙,1983年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西关”是指广州城西门城外的地区,即今天荔湾区辖内大部分地域,荔湾区之名亦由当年西关的著名风景区“荔枝湾”演化而来,古人竹枝词所唱“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记录了当时荔枝湾的景况。明清以降,岭南文化逐渐形成为与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相媲美的地区文化体系,而岭南文化因应各地地理条件和历史进程发展的不同,形成了一些更小地区的民系文化,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海南文化、客家文化等。西关文化则是广府文化的一个支系,它的形成可以上溯至古城产生之时。隋唐西关一带已逐渐形成街道,至明…  相似文献   
3.
8月25日,仁威庙广场显得特别热闹。临湖的栏杆插满彩旗,大红标语赫然写着:“历代名人咏荔湾诗文展览”。由荔湾区文物管理所、荔湾政协之友、荔苑诗社共同主办的展览今天开幕。  相似文献   
4.
在龙津西路,荔湾区新建的古玩城内有一座文塔,与闻名全国的园林酒家泮溪斜斜相对,再过一些,是波光粼粼的荔湾湖。  相似文献   
5.
西关历史上是河网纵横的水滨地区,有肥美的平原沃野,泮塘地区更是遍植菱角、茭笋、莲藕、马蹄、茨菇,时人称为“五秀”,且名园遍布,地理环境优美;历史上由于珠江与小北江的相汇,使西关平原不断向西南方向增长,随着历史的发展,扩建为街道,并随着商贸业的发展成  相似文献   
6.
“五月五,龙船鼓”,泮塘的扒龙舟活动,相传有300多年历史了,今天仍保留着传统的形式和浓郁的乡土味。农历“五月五”之前,村民们就把去年藏在涌边泥土中的龙船挖出,叫“起龙”。起龙时,要在涌边点香火,烧元宝,响炮竹。村里精壮甚至老年人,只要抽得出身的,都前来用泥斗或用手舀泥。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荔湾泮塘地区,过去曾经是水网纵横的平原湿地,广种荔枝、马蹄(荸荠)、茭笋(茭白)、菱角、桃、梅、荔等。当地村民亦以此为生,春理夏收,供应城里人蔬果,以应时节,以谋生计。《舆地纪胜》记:“在郡治六里,名泮塘,有桃、梅、莲、菱之属。”《广东新语》记:“(泮塘)种莲者十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