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渊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104-113,128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随即加入了联合国海底委员会,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起草和审议工作。中国政府关于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观点和主张,既是对国际海洋法发展趋势的把握和推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海洋法实践的总结说明。中国政府的举措代表着发展中国家扩大海洋权益的诉求,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最终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渊 《北方文物》2007,(4):100-104
哈尔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地方.由于俄国布尔什维克的积极活动和所进行的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传到了哈尔滨,并对当地革命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清政府的海洋主张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南海诸岛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此时南海诸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在与列强斗争过程中,晚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南海诸岛的开发建设,并自觉运用国际法来捍卫我国的海洋国土主权。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叶以后,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加以朝贡贸易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私人海上贸易飚兴,促使中国人海洋疆域意识强化。当时以《筹海图编》为代表的著述,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标志为中国东南海疆版图之内,归入防倭抗倭之海防区域,这表明明代海洋疆域的观念与岛屿的历史主权已经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5.
郭渊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1):27-36,123,124
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日本开始更加积极地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地区再次凸显"边缘地带"特性。在此背景下,东南亚某些国家不断在南海岛礁制造事端,进行主权造势,对中国南海主权进行严重挑衅。为维护南海权益,中国除了继续对南海宣示主权外,同过去相比,更侧重于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国家间的协商、谈判以解决南海争端。同时,适应国际形势和南海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对南海政策做出了适时调整,即制定并完善国内法,正式确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加强了海疆国防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睦邻政策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奉行的睦邻政策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的。在睦邻政策的指导下 ,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立场和主张可以概括为 :南海主权归我 ,不容置疑 ;各国主权平等 ,和平共处 ;寻求合作支点 ,求同存异 ;搁置争议 ,和平解决地区争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奉行睦邻政策的战略意义是 :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立足亚太 ,打破大国围堵计划 ,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执,已成为困扰地区关系协调发展的一大难题.南海问题集中在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上,反映出东南亚一些国家在能源、安全战略等领域的竞争.关涉南海问题的因素错综复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地区发展趋势看,只有以互信为基础,认真遵守已经达成的协议或有关规定,真诚合作,才能解决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50年代,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出于遏制社会主义中国的需要,屡次侵扰南海诸岛,不断制造事端,南海地区遂成为敏感的"边缘地带"。南越当局、菲律宾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以各种借口觊觎南海诸岛,并伺机侵占。在维权斗争中,中国政府不断地进行南海诸岛主权宣示,抗议区域内外国家对中国海洋国土主权的践踏,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海疆国防建设,从而揭开了中国政府开发建设南海诸岛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各国海上东来,撞开中国国门,刺激了近代中国海洋性因素的生成与培育,对中国国家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各国的领土主权观,极大地冲击和销蚀了传统中国普世王国形态下的主权观念,促进了近代中国主权观念的衍生。同时,近代中国也利用了西欧各国对主权和国际法的界定,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界限,强化了中国海洋领土观念,但是影响中国长远发展的海洋制约性因素并未从根本上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