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建 《文史天地》2014,(9):10-13
正《神奴儿大闹开封府》是无名氏所作的杂剧,创作时间大概是在元末明初的时代。这是包公戏里少有的一个悲剧色彩极其浓重的剧目,主题是家庭之内兄弟失和导致的悲剧。兄弟失和祸及独子在汴梁城里,有同居的两兄弟。大哥叫李德仁,娶妻陈氏,生育有一个儿子,小名神奴儿,"当孩儿生时,是个赛神的日子,就唤孩儿做神奴儿,今年十岁";弟弟李德义,浑家王氏,小字腊梅。一  相似文献   
2.
郭建 《文史天地》2014,(11):83-87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被史家评为治安良好、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时期,只有西周初期“成康之治”、西汉初年的“文景之诒”、唐初的“贞观之治”。本长篇连载讲述的是“文景之治”文,是指汉文帝刘恒;景,是指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刘启,这两个皇帝先后统治汉朝整整四十年。“文景之治”后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政治的启,这两个皇帝先后统治汉朝整整四十年。“文景之治”后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政治的典范。历史可以照亮现实,“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为此,本刊特连载复旦大学历史系郭建教授的《正说“文景之治”四十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徐保华  尹利勇  郭建 《神州》2012,(26):253-253
本文针对非财经类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践从培养有较高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的经济管理人才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4.
郭建 《文史天地》2013,(12):10-12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元代著名作家关汉卿的名作。这部剧作既描写了普通百姓与权贵之间的直接冲突,也描写了继母甘愿牺牲自己的亲生子来保全夫家血脉的“贞烈贤达”,更有包公保全孝子慈母的的神奇断决,情节发展超乎观众的想象,因此是一部重要的包公戏剧目。  相似文献   
5.
正孔夫子有句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见《论语·泰伯》以及《论语·宪问》)。可是幕友没有官职,也不是国家聘用人员,只是作为长官的朋友来辅助处理政事,真可说是"不在其位,代谋其政"。幕友解释不是在代为施行治理,而只是在帮助施行治理,是所谓的"佐治"。一、晚明的官场风俗晚明小说《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四回  相似文献   
6.
郭建 《文史天地》2014,(12):84-88
第二节:推上宝座 在中国古代几于年的历史中,被史家评为治安良好、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时期,只有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视的“贞观之治”。本长篇连载讲述的是“文景之治”。文,是指汉文帝刘恒;景,是指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刘启,这两个皇帝先后统治汉朝整整四十年。  相似文献   
7.
郭建 《文史天地》2013,(3):9-11
骨肉分离的悲剧《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包公断案故事。宋代的说书人已经开始讲这个故事,留下来有南宋的话本《合同文字记》。元代无名作家将这个故事改编成杂剧。以后不少明朝小说也沿用了这个故事。比如安遇时《百家公案》第二十七回"拯判明合同文字",也是讲这个故事。明代作家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张员外义抚螟蛉子,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也重复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按照清嘉道年间官至督抚的福建人梁章钜(他本人在中进士之前也是幕友出身,自号"儒林参军")《浪迹续谈》一书中的说法,在各级官场中充当幕友的大多数是绍兴人,而且随着绍兴师爷的遍布全国,绍兴的特产——绍兴黄酒也行销各省,"可谓酒之正宗";官场中除了"京片子"外,  相似文献   
9.
高飞  郭建 《旅游纵览》2012,(10):10-13
<正>Down by the riverside I laid my burdens down,Now I'm traveling light,My spirit lifted high,I found my freedom now,And I'm traveling light。(走在河滩上,我卸下了负重,现在我轻装前行。我的精神在升腾,我终于找到了自由。我轻装前行。)——《Traveling Light》JoelHanson&Sara Groves  相似文献   
10.
郭建 《炎黄春秋》2013,(7):35-39
一、大国崛起 2008年春夏时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家地方报纸刊登了一则佳话: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战场上曾是敌人,如今成了好朋友。一位是我所在大学的退休教授,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士兵;另一位是1955年迁居美国的德国农民,曾是纳粹士兵。这两位老人又恰恰与我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