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丁戊奇荒"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历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成果硕硕,多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把握整体,鲜少微观考察,更缺乏对灾荒中身处社会底层的个体生命的关注。因此,如何将其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理论创获,是"丁戊奇荒"研究的新课题。以留存在山西省阳城县乡间社会的、记载"丁戊奇荒"的民间碑刻为研究材料,以灾民的身体侵害变故以及遭遇变故后民众的身体伦理变化为考察对象,着力将灾民的身体重新放入其发生变化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关注身体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为了更加深刻地呈现这种变动,进一步引入叙事理论,就灾荒与叙事等理论核心要素之相互关系开展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尝试实现从灾荒叙事向身体叙事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郭俊红 《神州》2012,(3):164-164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化阅读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3.
民众面对眼前之物除了好奇之外,就是进而解释它的形状、来历等,这种满含民众情感的解释结果就是传说,所以说传说必定是与某地的人或物相联系的叙事作品。创作传说的过程又是民众想象的过程,过程之后形成的结果不仅满足自己和别人的情感需要,还形成一种区域内的公共知识被区域内的民众接受传承,民众的思想被化成传说这种"可信"的叙事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得以阐述,这是地方传说产生的根本原因。传说研究者在将地方传说作为研究对象时,不仅要关注地方传说本身,更要比较研究不同区域内的同类传说,从对她们的对比研究中挖掘出支撑地方传说形成的地方性知识,这种地方性知识是传说地方性形成的基础,更是不同地方传说得以区别他者的深层原因。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了传说背后的地方性知识才能真正理解传说的地方性,进而更清晰准确地理解流传于不同区域的同类传说。  相似文献   
4.
郭俊红 《民俗研究》2008,(1):203-208
2007年8月15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联合举办,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首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刘魁立、刘锡诚、贺学君、刘铁梁、洪淑苓等来自大陆和台湾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领导、淄博市和沂源县的主要领导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郭俊红  卢翱 《民俗研究》2008,(1):186-192
一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南端,属沂蒙山区。县城向南4.5公里处为燕崖乡牛郎官庄,此村是典型的单姓村,称牛郎是自己的祖先,在庄内建有牛郎庙。距庄不远有与牛郎庙隔河(沂河)相望的织女洞,这与我国传统的牛郎织女传说中牛郎织女被天河相隔的情节相吻合,所以有人据此认为牛郎官庄是牛郎织女传说的主要传承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郭俊红 《民俗研究》2020,(5):123-132
在山西东南地区民间普遍流传的"龙王结亲"故事,实际上是对当地社会生活资源匮乏与获取的现实隐喻,人与龙神之间形成的妻子-雨水互换是源自满足人类自我利益的一种社会交换。民众缺乏水资源,促使他们构建出与龙王结亲的口头叙事和行为仪式。传说一方面表达了民众对生产资料匮乏的恐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民众对如何获取资源的思考与探索。将龙王结亲传说纳入日常生活实践进行社会隐喻分析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以故事文本为分析对象的研究倾向,也是传说动力学研究范式的个案补充。  相似文献   
7.
山东莱芜和庄乡横顶村地处齐鲁交界,当地俗语云:“一个雨点分两半,一半灌淄河,一半灌汶河”,是对该村地理位置的生动而真实的描绘。村中的齐鲁古道忠实地见证了社会经济、家族历史和生活文化的变迁与兴衰,而五座庙宇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深刻地反映了当地的特殊历史进程,联系着地方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诸多文化现象。神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功能及香火有一个明显的历史的消长过程。这一消长过程,和村落生活有莫大的关系,尤其是村民的生计来源与对各类神灵的信仰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庙宇、村落位置、家族历史进程以及村落生计形态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