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利玛窦《交友论》说起郝贵远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是一个人若想事业有成,就一定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由此可见,人的一切活动,都不是某一个人所独立完成的,其中也包含着他人直接或间接的劳动在内。换言之,一个人若要取得...  相似文献   
2.
汤若望是明末清初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著名传教士,对中国历法的改进做出过突出贡献,因此受到明清两代朝廷重用,并得到当时思想比较开明的官僚和知识分子的赞扬和尊敬。然而,其晚年受杨光先控告,曾一度身被缧绁,几乎丢掉性命,成为轰动朝野的大案。《清史稿》载:“康熙五年(1666年),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叩阁进所著《摘谬论})、《选择议》,斥汤若望新法十谬,并指选择荣亲王葬期误用《洪范》五行,下议政王等会同确议。议政王等议:‘历代;日法,每日十二时,分一百刻,新法改九六六刻。康熙三年立春候气,先期起管,汤若望妄奏春气…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史上,耶稣会士曾起过桥梁作用。由于他们的译介,一些西方科学技术著作得以传入中国,而也正是通过他们,中国的部分典籍被介绍到西方。 利玛窦是来华耶稣会士的早期代表人物,在中国生活近30年之久。他不仅是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宗教观念和人生伦理的介绍人。他的译著获得当时名家好评,在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排华是其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19世纪中叶,美国出于开发太平洋沿岸的需要,开始到中国招募劳工,以从事开矿、筑路、农田垦殖及捕取鱼类等项工作。这些中国劳工被称为华工。华工初来之际,因其勤劳和善良,曾受到太平洋沿岸社会各阶层普遍欢迎,因而美国联邦及地方政府均采取鼓励华工来美政策。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中规定,两国人民“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便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据美国官方统计,1851—1861年,入境华  相似文献   
5.
唐朝时期中国波斯友好往来的见证郝贵远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在今陕西西安出土一块石碑,名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称景教于唐太宗年间传入中国,很快便"法流十道","寺满百城"。此碑出土后,引起当时在华耶稣会士和中国天主教信徒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