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文化大师。自汉代以后,其地位直线飙升,直至被清康熙帝奉为"万世师表"。其后裔也一直享有极高礼遇,北宋至和二年(1055)三月丙子,仁宗封孔子直系裔孙为"衍圣公",此后历代相沿,直至清末。明洪武时,太祖设翰林院,以为储养人才之地,登进高官之阶,并于院内置"五经博士"官职,以孔  相似文献   
2.
邸永君 《满族研究》2006,(2):125-128
由张佳生先生担纲主编的《中国满族通论》于2004年12月正式出版了。本文对《中国满族通论》一书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别从民族学解放和历史学角度对《中国满族通论》给予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邸永君 《清史研究》2005,(1):122-124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断代史研究,还是中 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皆已由大而化之的宏观论 述逐渐发展到个案研究的微观突破,其中不乏 兼具理论缜密思考和史料深刻剖析相得益彰的 研究佳作。祁美琴女史所撰《清代榷关制度研 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无疑 就是上述研究范式重大转变的典型范例。这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自从英吉利的大炮轰开大清国门,中国便别无选择地被卷入了现代化的“旋涡”。但由于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古国,负载着厚重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就成了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一直到今天,在“中华文化向何处去,如何使中华文化现代化”等问题上我们仍然未能准确把握并达成共识。不同年代、不同立场、不同身份的人们各执一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波澜迭起,未曾有一刻或息。本文拟就“文化体系的结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当今世界文明体系与类型的分野”和“中华文化体系的前景”等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乃我中华国粹,书法作品是书家天分、境界、悟性、修养和功力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文化艺术品。其发展有着漫长的过程,而历代书法风格的衍变过程,就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时至清代,书法艺术已发展到集大成阶段,其突出成就,则在于突破宋、元、明以来帖学之窠臼,开创碑学之新风。此外,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等方面,也成就卓著,面目一新,足可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高雅之风格。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而翰林官因当时文人社会中的突兀地位,使得书坛翘楚多出自词林。本文就是对本问题进行的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立大金、营建中都的女真族在金中都时期,被包围于文明程度和总体人数均远远超过自身的异族的汪洋大海之中,为适应新情况,行使统治权,只能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如饥似渴地于中原文化中汲取营养.截至到金朝,女真人是曾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中文化程度最高、进步速度最快的北方少数民族.蒙古灭金以后,将中原地区的女真人列入广义的“汉人”之内,即说明他们与当地汉人已基本趋同.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大势终难阻挡.至有清一代,以女真后裔为主体的满族上下学习中原文化蔚然成风,数十年间,即基本完成了知识主体的转换.辛亥鼎覆、共和肇基后,中华诸族整体认同感空前加强,遂有民国“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举.自此,中华民族以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登上历史舞台,必将前程似锦,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拔贡     
清代文人入仕有正途、异途之分。所谓正途主要包括科目和举贡。历来研究科目者众,而对举贡制度则涉入者寡。事实上举员中之拔贡在清代政治地位较高,几与乡试相伯仲,是科目的重要补充,在清代选举制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有助于对清代科举制度的全面了解与认识。一举贡制度起源于元代而形成于明,有岁贡、恩贡、纳贡、副贡、选贡诸名目。所谓岁贡,即每年由府、州、县学选送谋生升入国子监肄业,因挨次升贡,又称挨贡。出贡者称为岁贡生,在外省以通判用,在本省以训导用。所谓恩贡,即逢皇帝…  相似文献   
8.
清世宗(即雍正帝)乃清代诸帝中颇有争议之人物,盖与其得国之昧、为政之猛有关。然综观其执政的十三年问,勤于政务,颇有作为。近日细读其所撰《大义觉迷录》,其中不乏新奇之见。本拟依托当时之时代背景,以动态之观点考察与评价雍正之言行与作为,并对有清一代之历史地位及当时士人之境遇做出客观之评述。  相似文献   
9.
启心郎考     
启心郎,满文作mujilenbahabukuu,直译为“使获心者”,为后金与清前期所设官职。从天聪五年(1631)至康熙十二年(1673),启心郎群体曾活跃于清廷近半个世纪之久。但随着其被裁省,该群体销声匿迹,以至今人知晓者寥寥,且未引起清史满族史研究者的重视。事实上,该官职之设独具特色,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