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之间,没有文化之间的桥梁。说能理解,那是扯淡”  相似文献   
2.
陈海霞从两年前就放弃聘请住家保姆了,在那之前的3年,她家换了不下20个阿姨。时至今日,她仍记得第二个孩子出生快5个月的一天晚上,她推开保姆房房门,发现阿姨正对着奶嘴大口吸着牛奶。看到陈海霞出现,阿姨马上抽出奶瓶,往宝宝嘴里塞,宝宝饿得大哭,张嘴咬住。  相似文献   
3.
北京,胡同里的前毛家湾1号,曾为林彪故居。如今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在地。 经过原林彪和林立果的房间,走道尽头出现了一间两面环书的老式书房:历史学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4.
“我知道你在做什么”——欢迎来到twitter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itter其实只是一个符号,它代表了人们对静态信息的不满足以及对实时信息的渴望。这种需求一旦被激发,这个世界很难再走回到原来安静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自残那场戏拍了3天柏林电影节后,演员郭晓东才第一次看到《推拿》的成片。“很唐突,王大夫完全被打散了,变成一个特别大的群戏。剧本里,王大夫占最重的比例。所以,我觉得挺遗憾的。”对导演娄烨,他没有掩饰自己的失望。但他还是服气。“我跟他说,王大夫戏量变少了,但我依然觉得它是部牛逼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波兰不忘记     
邓郁 《世界》2013,(7):61-70
与我想象中不同,战后波兰的美在徐徐复苏与生长。虽然在转型之后也有着“拥抱欧洲”的急切,却还没有急切到变成一个艳俗的旅游国度,这真不是件坏事。波兰不曾忘记,而我们,也从未忘记波兰。  相似文献   
7.
身为《经济学人》的主编,就好像是一直在主持着一场关于世界的讨论26年里,他从事着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走遍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今天,他住在英国东南部萨默塞特郡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人都希望读书能在现实中派上作用,没什么奇怪。就像人生病想赶紧吃点西药。但你知道吗?治病还有中药啊,慢慢地起效。我希望我的书就像中药一样,慢慢地,安安静静的”  相似文献   
9.
邓郁 《南方人物周刊》2014,(45):101-101
Congratulations! As I told you, never give up, always insist, and everything you want will happen... 8月,我告诉远在巴西的前同事、德国记者Adrian,我终于被自己心心念之的杂志录用,他从海边发来的“贺电”,语气一贯地激情澎湃。Adrian是个“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典范,参加过东德的马克思小组,在俄罗斯见证了制度的裂变,也扮过黑社会和买春客……这家伙对于生活的热情就像里约的阳光一样充沛泛滥,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站是哪儿。你可以说他自信爆棚,但他确实从不纠缠于“能不能写好”的自我怀疑中。在我对文字始终缺乏足够信心的日子,他从未停止过对我的鼓励。  相似文献   
10.
据说登月舱着陆后,他曾悄悄进行了圣餐礼仪式。不按常理出牌的奥尔德林说,"我的灵魂不属于航天局""我打赌阿姆斯特朗断断不会干这种事。"一名美国网友这样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