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师1943年在重庆为李印泉(根源)先生所作的一帧肖像画,是大师水墨肖像画中仅有的两帧全身画像中的一帧。我在北京访问李希泌先生时,在他家那雅致的客厅里,便见墙壁上挂着这轴翻拍的水墨肖像画。李希泌赠给我的书中,亦印有这帧肖像画。他说,他父亲在世时,十分喜爱徐悲鸿先生所作的这帧画,如今原作已珍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我曾两次与希泌先生促膝长谈,话题多涉及先父李印泉先生与贵州人士的友谊,事多有关反军阀及当时政界情况,使我进而了解到印泉先生的一生。凝视悲鸿大师所给印泉先生像:但见丰颐长髯,神采奕奕,炯炯有神的…  相似文献   
2.
姚鋆,字苍均,生于一八九八年,贵阳人。北京大学毕业,一生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一九五一猝患脑溢血病逝. 他是近代书画家姚华的第二子。自幼在其父身边学习书画,也是是弗堂弟子。他是兄弟中继承其父诗书画较有成就的。抗日战争爆发从北方辗转回筑,不断创作书画,經常举办书画展览,为活跃贵阳画坛尽力。  相似文献   
3.
一、不朽的刻铜艺术北京琉璃厂于民国初年制作的铜墨盒、铜镇尺,是著名书画家亲临指导,刻艺高超、精心创制的艺术品,深受人们喜爱,名传遐迩。众多名人、学士购置案头,既方便实用,又庄重典雅,其上镌刻的诗文,多是箴言、警语,益人心智,催人奋进。它与北京笺谱艺术一样,成为观赏艺术的珍品。鲁迅在北京所记的日记中,留下多处偕同陈师曾(衡恪)往琉璃厂同古堂的记载。这同古堂是一爿墨盒销,兼营篆刻,设在琉璃厂西头路南。《鲁迅日记》记载着自己及为别人在同古堂选购墨盒、镇尺的事,而饶有情趣的是邓云乡考证的,鲁迅手头有一买自同古堂的破墨盒子,多年置于案头。鲁迅偏爱上这“破”墨盒子,是由于它出自姚茫父(华)之手笔。足见茫父手书的刻铜在民初时期是深受文人喜爱的。  相似文献   
4.
(一) 姚华是清末民初诗人。他出生于贵阳,留学日本归国后一直寓居北京,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和教学工作。史学家郑天挺教授记道:“贵筑(贵阳)姚先生以文章名海内三十余年,向学之士莫不知有弗堂先生”(《探微集》)。早期,姚华以诗文名于世,在北京多所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5.
来函摘登     
贵刊一九八一年第三期陈训明《姚华的书画和颖拓》一文,有的事实有出入,有的引文有错讹,均应予以订正。一、姚华是一九○四年中进士后清政府派往日本游学的,陈文误为“戊戌变法时东渡日本”。戊戌是一八九八年,提早了六年。二、陈文“姚华在光绪末年一度主讲于清华大学”。按光绪最后一年为一九○八年,其时并无清华大学。姚华“一度主讲”的清华学校是一九一一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歉”办的,初无大学之名。  相似文献   
6.
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是一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解放战争时期,陈叔通为上海地下党秘密工作,并经香港先期到达解放区。建国初期,陈叔通被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副主席,常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畅谈国事,担当着繁重的国务活动。随后又被选任全国工商联主席,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作出巨大贡献。同时,陈叔老又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他是一位诗人,以诗代言,中华书局出其《百梅书屋诗话》一册,他喜爱书画、金石碑帖,富收藏,精鉴赏。尤引以自豪的是,五十年代以来,他为其父陈豪、为其兄陈仲总、为其友人姚华、汤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