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吴佩孚深受传统文化"儒道互补"模式的影响,此外还重视佛教。前期力求在外王事业有一番作为,曾取得很大的成功,成了上世纪20年代最有希望一统中国的枭雄;同时注重儒家传统的"忠""孝"等德目,并吸纳儒家主张的"王道""德治"等理念。他晚年虽退出了政治、军事舞台,但其晚年的"退",实为调适、转进,"退"到书斋、家庭、佛道与山林,转向了立德、立言,并在极艰难的情况下最终"守"住了民族大义、清廉人格与爱物情怀等底线。  相似文献   
2.
简析民国时期的国语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慧峰 《民国档案》2001,85(4):99-103
语言、文字的统一从来都是民族统一的重要象征。中国文字虽然早在秦汉时期即实现了形义上的一致,但谋求读音的统一,推广一种全国通用的“国语”,却直至民国时期才提上议事日程。国语,指由历史形成或政府规定的一种标准语,也就是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在我国,国语即普通话。民国初期,随着各项初创工作的全面展开,政府也把统一国语作为开国的重要举措,并由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前承后继地进行了若干年。本文试图对这一运动产生的背景、经过及其作用作一简浅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俞祖华  赵慧峰 《史学月刊》2003,(12):111-116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是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领域的重要问题。学者们对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内涵、特征、功能及如何弘扬与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不甘寂寞的政治家。他在以新文化运动的闯将驰骋于20世纪中国文坛的同时,也在政治领域中留下了复杂多变的人生轨迹。具体分析胡适的政治活动,探讨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有助于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近期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主题,就民族主义思潮的概念定义、学理渊源、发展脉络、层次类型、思想内涵、个案对象、价值评判、研究方法以及民族主义与其他思潮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既是对前十多年这一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也将对今后深化与拓展“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