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甘肃礼县高寺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建龙  郎树德  张俊民  王刚  马建华  赵卓 《考古与文物》2012,(4):14-34,1,113,114
礼县高寺头遗址,位于礼县县城西南9公里处的石桥乡高寺村西南部的小山坡上,原称之为"礼县石桥镇遗址"。1986年,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同时,对该遗址的各台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在第二台地多为仰韶文化早、中期的遗存。第三、四级台地则多为仰韶文化晚期的遗存。故设置了上下两个发掘区进行了小规模的清理发掘,共清理出房址4座,灰坑8个,室内窖穴3个,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遗物765件。均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存。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显微观察法和植硅体分析方法,分析了取自淅川沟湾遗址的红烧土,对红烧土内掺和的植物种类进行了辨别,结果发现,一块样品掺和的是竹亚科植物,另一块掺合的是芦苇,即两个样品所含的植物品种存在显著差别。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植硅体和遗址所处小区域地理分析,进一步证实,该遗址存在时期的气候偏湿润。红烧土烧成温度的分析指出,竹亚科植硅体在980℃高温下,其形态仍能保持完好。  相似文献   
3.
预防性保护对馆藏环境温湿度提出了适宜稳定的要求,本研究是对温湿度稳定性全新评估方法的研究。将馆藏环境温湿度监测时序数据(时域图谱)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转换成频域图谱,并通过对频域图谱的解读,分析温湿度稳定性。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温湿度频域图谱的优缺点,并通过频域图谱评估了展厅、展柜温湿度变化的特点、稳定性以及调控效果。研究结果为馆藏环境温湿度稳定性评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温湿度是评价文物保存微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基于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要求产生了大量文物保存微环境监测数据。如何更好地分析、利用现有的数据,建立有效的数学分析模型,用以评估并优化现有的环境调控措施是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的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展柜所处环境温度瞬态变化的三维CFD仿真模型,通过瞬态温度边界建模方法,将展柜外实测温度数据使用UDF(user defined function)编译,作为模型的瞬态边界条件。模型使用夏季工况的柜内温度实测数据进行标定,并将标定后的模型直接应用于冬季工况。结果表明,经标定后的模型在夏季工况中运行良好,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平均偏差为0.18℃,最大偏差为0.33℃。模型直接应用于冬季工况,表现出很好的预测效果,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029℃,最大偏差为0.081℃,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预防性保护的监测数据利用及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证明了CFD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