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八旗汉军的名称及含义沿革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汉军是清代八旗组织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清军入关前及入关初年,无论从军事上、政治上及满汉民族关系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汉军在八旗组织完善过程中,不仅晚于满、蒙八旗,甚至其“汉军”之名称也是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才定下来。而在前此汉军形成的数十年中,史学界一般只知有“乌真超哈”一名。笔者认为早在汉军单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情形因朝代更替发生了相当明显的变化。传教士在清宫中除接触皇帝外,与公卿士大夫已很少交往。其传教的目的和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又因满汉对立而加重了非我族类的排外色彩。入清后,传教士才能的蜕化和西学中国化速度的加快,使西学对中国知识阶层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西学传入的规模和内容均较明末有所不及。康熙帝既未对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进行深究,也并未倡率天下以身示范,其利用西学只在于显示“柔远能迩”和“圣学渊深”。西方殖民侵略引起国人对西人的警觉与教廷对中国内政的干预,导致西学终被取替。  相似文献   
3.
明末烟草传入东北史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明人士、商互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十六、十七世纪的明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异于往昔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的表现是那样明显,已不必象有些学者所探讨的:“风起于青萍之末。”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异于传统的变化早已在十五世纪、甚至早于十四世纪晚期即已发生。进入明代,这种变化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有长足发展。当时的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并由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表达了一些被世人目之为“怪诞”或“异端”的想法和议论。而社会中人,则在他的行  相似文献   
5.
杨光先与清初"历案"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初年,杨光先和传教士汤若望间发生的历法之争,杨光先被视做守旧士大夫的典型,几成史界共识,这种评价有失公允。其实,清初“历案”是明末清初中国以儒学为主的传统化与西方基督教化冲突的继续。杨氏这一做法的本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愚顽守旧和盲目排外,而应看做是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早期殖民活动中的宗教、化侵略的抵制与反抗。  相似文献   
6.
明末皇太极北掳中原人口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皇太极北掳中原人口考实谢景芳一自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至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的15年间,清太宗皇太极对明朝发动了五次(1629年、1634年、1636年、1639年、1642年)大规模自山海关以西长城各关口入塞的...  相似文献   
7.
康熙皇帝在中国历代君主中出类拔萃。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稳健卓识。这与他自幼勤学不辍密不可分。康熙除了具有雄厚中国传统化知识外,对“西学”也很有掌握和了解,诸如天、数学、地理、几何等都有一定成就,这是因为在他身边始终有一个称之为“外籍教师团”的西方传教士当他的教师。这些传教士想得到康熙对传教的支持,因而殷勤地向康熙传授“西学”,康熙从他们那里学习接受了西方科技化,对他勤政治国,了解西方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