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邛窑”始创于隋,盛于唐,衰于宋。什邡堂古瓷窑是‘邛窑”的代表,其遗址在邛崃县城南河边,隔河与县城相望。窑址东西长五百三十米,南北宽二百一十米,总面积十一万一千三百平方米。窑址内共有十三个窑包,1984年2月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发掘。两年多来,先后发掘于二号、三号、五号和七号窑包,清理龙窑七座,出土文物万余件。这批文物以生活用品和各型各式人物动物瓷型为主,其次是生产工具、文娱器具、建筑材料。其中省油灯和各类瓷塑最具特色。这批瓷塑制品以彩器居多,有釉上彩、下彩,彩色中尤以“三彩”最有代表性,统为“邛三彩”,国内外许多大博物馆都有陈列。  相似文献   
2.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尽快争取外国列强的承认成为了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优先课题,日本则在该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同年7月,日本明治天皇病逝,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纷纷向日本驻华外交机构致以哀悼,同时中央政府还希望派遣正式代表赴日吊唁,意图借助于"葬礼外交"的舞台扩大中华民国的外交影响.由于日本当时还未承认民国政府,日本政府以非正式的方式向民国政府转达相关信息,并劝阻民国政府派遣代表赴日的计划.另一方面,日本还通过在华的报纸媒体发表文章,安抚中国官民的不满情绪.中日两国围绕明治天皇去世所展现的"迎"与"拒",反映了外交手段与外交实践的分离,以及民国政府寻求列国承认与日本政府意图扩大在华利益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孟晓晨  赵静  许龙 《人文地理》2008,23(2):56-59
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作者把社会网络看作是在市场和计划之外的另一种资源配置的渠道。在中国社会由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轨的现阶段,社会网络在资源配置中是否起作用,起多大的作用,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作者在提出基本理论框架之后,通过在广东新会对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实际验证了社会网络在资金和劳动配置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即使是在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的广东省,社会网络在资源配置中也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一般劳动资源的配置,社会网络更重要。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网络是市场不完善情况下的有效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之后,设立湖北官钱局并发行官票,以推动货币改革。但由于国内印刷技术落后,伪造官票情况严重,张之洞遂向日本印刷局请求印刷钞票,首次订印成功后又多次续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辛亥之后湖北地方财政拮据,官钱局大量发行官票导致通货膨胀。吴佩孚主政湖北时再次向日商订印钞票,但其计划曝光之后,遭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民众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为了缓和中日关系,限制吴佩孚发展,也要求中止印刷契约,最后湖北政府不得不取消钞票印刷契约。钞票印刷事件的日趋政治化,反映出了不同历史环境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民众,中国与日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