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薛成荣 《黑龙江史志》2005,(2):34-35,24
在黑龙江省有影响的戏曲剧种共11个,其中除了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外.外来剧种有7个,占全省剧种总数的多半。这些外来剧种是:京剧、评剧、豫剧、吕剧、河北梆子(包括山陕梆子)、唱剧、赣剧等。全国共有300多个戏曲剧种,在这众多的剧种中.唯独以上几个剧种能在黑龙江省落脚扎根,并受到当地观众的厚爱,其原因何在?如果稍加留意的话,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地球显得越来越小,空间障碍大幅度减少,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并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等各项领域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  相似文献   
3.
<正>黑龙江省广袤的黑土地,独特的生态环境,世代聚居在这里的众多民族,孕育形成了鲜活而生动、地域特色鲜明、经久不衰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东北大秧歌。它承载着东北人的性格和东北人的娱乐方式,体现了北方劳动人民质朴的审美情趣,因此有着牢固的基础和旺盛的生命活力。东北大秧歌又称东北秧歌,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汉族民  相似文献   
4.
在现阶段,我省同国内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相比,我们的品牌从数量、质量到规模、经营观念和市场竞争力等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品牌要素整合上还处于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黑龙江的话剧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逐渐在全国确立了话剧大省的位置。回顾黑龙江话剧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归纳、梳理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恢复上升期;二是繁荣鼎盛期;三是平缓发展期。一、恢复上升期的黑龙江话剧(1978年—1986年)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话剧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恢复了原有的青春与活力。全  相似文献   
6.
<正>单鼓烧香,又称太平鼓、答祖宗、唱家班、唱阴阳戏等。曾在黑龙江农村广泛流行。单鼓是一种民间祭祀活动,它烧"愿香"以酬神祭祖、免灾除病、祈求昌盛;烧"乐香"以欢庆丰收、祝贺婚嫁、庆幸平安,又称"太平香",多在中秋节至年末、正月至端午节期间活动。前者称"秋香",后者称"春香"。单鼓在表演时,不仅亲戚朋友前来"送礼"(上礼钱),而且附近村屯、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这么一个时代,破烂纸压着热和爱。伟大的、愤怒的潮,煽动着血色的海。”这是抗日烈士金剑啸的长篇叙事诗《兴安岭的风雪》中的一段。这首诗写于1935年,距今恰好是70年。今天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这首歌赞抗日的诗歌把我们又一次带人了那个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的抗战年代。  相似文献   
8.
<正>文学艺术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土壤培育出的艳丽花朵。正如不同的水土、气温、日照条件下生长的花朵各具奇异一样,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不同品格,也决定了各自文学艺术的大相异趣。在黑龙江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培育并发展起来的黑龙江杂技艺术之花也是如此。尽管它不像叙事性文学艺术门类,如小说、戏剧、曲艺等那样地域文化特征较为明显;但其也由于演员的文化观念、自身生理特征,以及对杂技艺术的发展与创造,还有黑龙江观众对文化艺术的欣赏习惯和喜好等等,都不能不打上黑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正>读完朱雪艳所著的《新时期戏剧发展研究》一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此书如作者本人一样,都是那么质朴、丰厚。我与朱雪艳既是同学,又是同行, 平日里经常在一起谈文论艺,畅抒己见,故而对她的做人作文非常熟悉。手捧这本专著,感觉真是沉  相似文献   
10.
<正>"来了八路军共产党,/打走了鬼子还不算,/斗倒了地主那治阎王!/他申冤来你出气,/你分地来我分房;/算来一所小马架,/还有黑油油的砂地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