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建玲 《攀登》2006,25(4):30-32
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其中制度安排主要体现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将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效用。然而,现实中公共政策常常会表现出公共性的缺失,从而给社会和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应当以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为着力点,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薛建玲 《攀登》2005,24(6):118-121
发展农牧区义务教育是提高农牧民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海省农牧区自然环境恶劣,农牧民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加之《义务教育法》执行力度不够,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使得青海省农牧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与国家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规范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实现教育资金的逐年增长,并加大《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力促“普九”工作目标在农牧区如期实现,对于青海省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