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人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主体。当前,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时代人物,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与特色人物层出不穷,各领风骚,吟唱着时代主流和新趋向。我们修志工作者应自觉地坚持和落实科学发  相似文献   
2.
蒋庆立 《新疆地方志》2003,(1):17-19,4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方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方志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顺应先进文化的时代内容而衍生、成长和发展的。旧方志是封建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方志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资料的可靠性、体例的独特性、编排的科学性和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方志具有的科学品格是其不断顺应先进文化潮流的动力和保证。宣传先进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方志事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第二轮修志如何落实《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等文件提出的地方志工作质量和志书质量标准体系,成为史志工作者的紧要任务。山东省结合《山东省志》的编纂,就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一是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质量第一为原则,指导全方位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体系,确保组织到位;三是制定全面的制度规范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四是构建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质量监督;五是加强队伍建设等,营造良好的质量保障机制;六是不断积累和总结,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首轮修志工作为续志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置身于变化了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续修工作不但提上了日程,而且应该“使续修工作有一个更新的起点”(李铁映语)。与其他任何工作一样,续修工作不是对首届修志工作机械式的照搬照套,而应该与时俱进,以新的思路、新的举  相似文献   
5.
蒋庆立 《新疆地方志》2009,(4):17-18,21
第二轮修志要继承首轮志书中对人物的记述方法。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科学地确定入志人物的标准、资料的收集范围,采用更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记述人物,充分发挥志书存史、资治、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方志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方志这一文化形态的发展水平,不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给方志提供了广阔的反映平台。回解历史,盛世修志已成为一种历史现象。同时方志作为服务于现实的阵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面对新的形式,方志应与时俱进,围绕发展生产力多做文章,促进史志事业步入发展新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指出读志用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诸如修用分离,用志手段单一、单调、落后,思路不够宽,急功近利,被动参与等。而读志用志的意义有:发挥方志功能的基本途径,提高地方志工作质量,深化地方志工作的途径等。并指出其内涵有:读志、志书应用、方志文化的应用、方志评论和文化交流。最后重点谈了读志用志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地方志200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2006年5月18日是一个应当铭记的日子,也是我们修志人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央政府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把地方志工作纳入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依法修志,依法用志.<条例>的公布将会推动地方志工作不断步入发展新阶段、新水平,开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2000年3月10月发布的《关于续修地方志的几项规定》中提出,续修志书的组成部分包括承前简述、概述、正文、附录和补遗考订五大内容。可以说,承前简述,是续修新志的一个新提法,是对传统修志方法的继承与创新,至少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创新。在续修中我们应当如何来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首届修志工作为新世纪史志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设置了进一步发展的标尺。但续修面对的时势,与首届修志已有诸多不同。市场化、全球化已成为续志记述时空内的时代大趋势,深化改革,全面开放是续志记述时空内的时代特色;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兴起,各类信息载体市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