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华侨回国投资的方针和政策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9日通过了《共同纲领》,它在建国初期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八大”前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设想董志凯毛泽东是以反对墨守陈规,注重从实际出发,锐意改革而著称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成功地抵制了教条主义,证明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威力。对于新中国的经济体制这一重大课题,他的这个...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将科学技术视为革命者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重要工具,他洞见先进技术在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中的作用,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视为国家的重要职能,在西方国家封锁禁运、苏联毁约的困境下,千方百计引进先进科技并努力促进自主研发,果断地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回顾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自主研发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实践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国营企业对我国工业化资金积累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对“一五”建设资金积累再现认识之一董志凯近年来,关于新中国诞生初期工业化资金的来源是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大部分文章侧重于农业对中国工业化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甚至认为中国工业化走的是与其它国家相似的剥夺农民的...  相似文献   
5.
<正>1950年,中国被迫投入抗美援朝战争时,经济饱受战乱摧残,市场尚未稳定,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财力、物力极度紧缺。在严酷的经济环境下,面对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中国的美国,战争能不能取胜?经济会不会被战争拖垮?令人疑虑与担忧。②战争表面上是军事力量的对比,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当时,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占整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与习近平的讲话最吸引人和最令百姓关注的核心理念是:党将人民的美好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中人们谈得最多的是"收入倍增"、"建成小康",这八个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各国渴求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何方?又如何实现之?通过学习十八大文献,谈几点粗浅看法。一、经济发展最大动力来自人民的迫切需求,新型"四化"是目标也是动力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与新中国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被迫投入抗美援朝战争时 ,经济十分困难。面对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中国的美国 ,经济能否支撑战争 ,会不会被战争拖垮 ?本文通过阐述新中国的经济体制 ,以及财政、金融、商业、外贸政策及其实施特色 ,试图回答这个令人疑虑和担忧的问题是如何得以解决的 ;并且指出这场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担与激励 ;对经济体制迅速走向集中的作用。事实表明 ,在实力强大的美国的战争挑衅面前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屈不挠 ,不仅在军事上敢打敢赢 ,而且在经济上确立与实施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成功地实现了边打、边稳、边建 ,有效地支援了战争 ,维护与增强了民族尊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80年代是我国工业化起步和奠基时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全部来源于国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数量和比重都很有限。80年代,我国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工业化进程逐步转入中级阶段。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我国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的前提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均产值低;资金紧缺,但资产相对集中;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方针.通过对我国经济建设投资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项目结构、主体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投资管理体制的变化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设规模不能超过国力许可的范围,急于求成必将适得其反;综合平衡应从短线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管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1980年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计划经济发挥了集中全国力量办工业的作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的工业体系,在历史上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在决策方面的信息不充分、滞后甚至扭曲,决策科学化难度很大,实施形式趋于单一,微观管死与宏观多变,以“条”、“块”为特征的整体与局部分割,重基建轻技改等,致使5个五年计划中有4个未曾正式公布和真正实施。全面地、历史地理解这一情况,对于客观地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