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元昌  董四代 《攀登》2004,23(5):28-30
世界明的发展把现代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发展,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现代化的最高成就。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必须把人的发展作为动力和目标.按人的发展要求评价社会变革.把人的发展提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2.
董四代  冯宏良 《攀登》2003,22(4):45-47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和信息化、知识化、生态化、全球化,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要求和时代背景。我们必须把握经济与化一体化的趋势,认识经济与化相互作用的方式,以积极的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建国方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建国方案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方案。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邓小平的特殊贡献就在于继承孙中山和毛泽东探索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与发展,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三个建国方案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内容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4.
董四代  冯宏良 《攀登》2004,23(2):84-86
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客观上要求基层政府要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各方面的治理变革。农村基层政府治理环境的剧烈变迁,使其治理变革陷入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双重规制、社会转型、政治化的转型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本质上属于经济范畴,但其过程本身又与文化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现代化,不仅可加深对现代化的认识,也有助于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进一步探索。一、现代化:世界潮流与民族特色的统一现代化作为进程,是指经济、政治体制以及文化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为特殊的道路。从广义上来讲,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从狭义上讲,现代化则指落后国家以先进国家为榜样,采取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以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冯宏良  董四代 《攀登》2005,24(1):76-78
基层政府治理变革必须把握两个系统维度:一个是县乡关系中的系统输出维度;一个是乡村关系中的系统输入维度。从输出维度来看,必须强调的是系统输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输入维度来看,必须确保来自乡村社会各种需求性信息进入系统的组织通道畅通。  相似文献   
7.
董四代  杨静娴 《攀登》2007,26(5):14-18
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既包含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又是现代性在世界范围内分裂的表现。这样,就形成了中国人在现代化追求中的乌托邦情结。对资本主义进行判断,消除现代性成长中的社会分裂,赋予传统理想现代精神,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制度选择的根据。现代性追求与乌托邦精神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8.
董四代  贾爱明 《攀登》2002,21(2):28-30
在经典社会主义来看,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造成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分离,忽视了现代化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和实践,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动态统一,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以为,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中国社会发展体现出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