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名师罗运保     
罗运保约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他从艺60余年,是鄂、赣、皖黄梅戏流行区域一位名师。他在少年时,读过10余年私塾,读书时正是家乡水灾极为频繁的年代。黄梅有首民谣:“道光道光,十年九荒。”水灾带来了严重的痛若和饥荒。房屋冲掉,田园成湖,村上居民饿死、冻死、淹死的无数。他的父亲罗车世带着他及全家到江西赣东北地区逃水荒,灾民们饥寒交迫的惨状,与地主豪绅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罗运保在读私塾期间,就爱看弹词宝卷及章回小说,更喜欢乡人演唱的采茶戏和灾民们打连厢…  相似文献   
2.
许连喜,黄梅县酒港镇丁字街人。生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少时读了3年书,后随父种田。民国《年(1915年)拜齐志才为师,不久铺堂搭班,从艺44年,主演小丑。他刻苦学习,善于表演丑行的各种人物,尤其是对封建社会中贫苦的底层人物,他着力塑造他们勤劳、勇敢、热心助人等性格。如《葵花井》中的禁子、《海林州》中的葛麻、《香珠记》中的杨三巧、《海螺墩检干》中的李方、《卖棉纱》中的陈不论、《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牌环记》中的王祥等。官衣、格子丑方面的人物他也演得很出色。许师傅对发生在黄梅、广济的真人真事的剧目中…  相似文献   
3.
黄梅戏的传统艺术积累极为丰富,在表演艺术上角色分行,也较有特色。前辈艺人根据所演的不同角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上的特点而逐渐划分,形成了黄梅戏的行当。黄梅戏的行当,是由一行(小旦)唱“独角色”,到增加了小丑的“两小戏”,而“三小”戏的产生,又增加了小生。随着正本戏的出现,行当分工就较为细致和规范了,虽然不象汉剧分一末到十杂,京剧生、旦、净、末、丑那么严格,但它根据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演出需要分为“上四角”和“下四角”。上下角是从剧中人的年龄来划分的,35岁以上的人物(不包括正旦),由“上四角”来扮演,35岁…  相似文献   
4.
一、黄梅、湖口县艺人历代同台献艺江西省湖口县马影分社道桥大队海观一村采茶戏老艺人海怀茂,1982年12月1日对我说:我今年73岁(198年),大约在民国12年(192年)开始学戏。我的师傅叫海新魁,湖口县江桥公社梅家后湾人。我学戏时他就有SO多岁,约生于清咸丰5年左右,年青时唱丑角,后来生、旦、净、夫、丑都能唱,他是湖口有名的师傅。据师曾祖说,湖口采茶戏,当时叫黄梅戏,是从湖北黄梅县传来的。因为是黄梅茶山上摘茶唱的戏,就叫采茶戏。我是民国18年(1929年)搭班子唱戏,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大户族玩灯,有钱人家做寿、迎亲、…  相似文献   
5.
一、安庆黄梅戏的由来安徽省艺校黄梅戏科教师、黄梅戏名老艺人丁永泉,1960年9月17日对我说:解放前黄梅戏在安庆府6县都叫黄梅调,因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最早安徽艺人唱黄梅戏,其唱腔道白,都用湖北黄梅的原腔、土语,有些唱词因用黄梅话安徽人听不懂,就改为普通话演出。我在《养麦记》、《告经承》、《私情记》等戏中就是用普通话和黄梅话演唱的。大约到了光绪年间(作者注:可能还要早些),黄梅戏传到石牌之后,怀宁、望江、桐城唱黄梅戏的人多了,在道白上就改为怀宁话。黄梅戏大部分剧目,包括一套常演剧目,如《张朝宗告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