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的主要活动地区,留存在山西各地的三晋布币特别多。1958年在侯马东周遗址出土了一批空首耸肩尖足大布,其大多数是无文的,有文的只有几枚。同地还发现有铸造空首布的陶范。这批空首布的时代,约为春秋晚期。其它地区尚未发现有空首布出土。建国以来,山西各地大量出土的布币是战国时期的平首布币。其中包括有尖足、圆足、方足等不同形制。平首布币的币面上,  相似文献   
2.
山西文水县上贤村发现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7月,在文水县上贤村的上贤坡上发现一批铜器(图一),计有铜鼎两件、铜鍪一件、铜壶一件。山西省博物馆派人到现场作了调查。从迹象看,铜器可能出自一座古墓。现将四件铜器介绍如下。铜鼎两件。形制、尺寸相同,有盖,盖顶有三环,附耳,蹄足曲矮。中腹饰弦纹一周。通耳高15、口径15、腹围56厘米。一件完整,重1.75公斤;一件足残,重1.99公斤(图二、三)。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博物馆藏有赵城县广胜寺藏经一百五十二卷。经作卷子装,黄表纸,赤轴。每一卷首附装"释迦说法图"一幅,状如广胜寺上寺后殿造像。说法图的右上端镌"赵城县广胜寺"六字(图1)。也是金时刻印的。藏经的版心高约23厘米,宽约48厘米。每纸二十三行,每行十四字。纸首加注有"某经第几卷第几张某字号"小字一行。每件经卷的开首均附有译经者的姓名。有少数经卷开首还附有捐募刻经者的姓名,卷尾盖有领导印经者的朱印。如"(钟)圣虚  相似文献   
4.
太原电解铜厂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相配合,从废铜中检选到一件錍。此器形制似壶,敞口,短颈,双环耳,鼓腹扁圆,平底,圈足。通高31.5、内深29、口径11.4、底径15.5厘米,腹径长26、短18厘米。腹饰绹索纹,底饰十字纹。颈部刻有篆书铭文一行六字:"土匀容四斗錍"(图一、二)。  相似文献   
5.
1972年太原市南郊黄陵村农民,在明晋王陵园内取土时,从距地面一米深的地方挖出两枚形制相同的金锭(《见中国山西历代货币》91页)。锭体为两端弧形、折腰状,底面刻有地名、年代、重量、用途和官吏、匠人的姓名。实测尺寸为:  相似文献   
6.
1965年春,山西陵川县小学教师段振华捐献给山西省博物馆7卷宋版残经。在整理这批残经中,发现有一卷北宋开宝五年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六”。这是在山西发现的第一卷“开宝藏”零本,已收入《山西古籍善本书目》。1988年6月11日,在高平县文物博物馆鉴定馆藏文物中,又发现了两卷“开宝藏”零本。一卷是开宝四年版“妙法莲华经卷第七”;另一卷是开宝六  相似文献   
7.
1972年0月,山西省太原市郊黄陵村农民在明晋王陵内取土时,在距地表深1米处发现两枚金锭。山西省考古队当即派人前往征集,后交山西省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青花缠枝牡丹大罐,经专家鉴定为元青花器。罐高28、口径20.9、底径20.4厘米,圆口,短颈,广肩,大腹,腹部上鼓下收,平底,矮圈足。胎骨白细,上薄下厚,除外底和内肩外,遍施白釉,青花略带暗色。腹饰  相似文献   
9.
马林旧藏殷墟甲骨集释胡振祺,李勇(山西省博物馆)1990年9月,山西省政协赵同志将其父马林先生旧藏46片殷墟甲骨捐献给山西省博物馆。马林先生原为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一生醋爱文物,生前曾有大量收藏。早在1974年,马林先生的夫人邢一清就将具所珍藏的156...  相似文献   
10.
“大明通行宝钞”是明朝发行的纸钞。现在常见的“大明通行宝钞”,多是户部印造的“一贯”大钞,几百文小钞不多见,中书省印造的宝钞尤为罕见。山西省博物馆收藏有户部印造的一百文和三百文小钞各一张,一贯大钞多张,而该馆收藏的中书省印造的二百文小钞两张、三百文小钞一张则更为珍贵。(见图版叁,1和2)上述宝钞均用桑皮纤维做钞料,刻板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