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98年12月,在成都市锦江区琉璃乡潘家沟十二组三环路建设施工中,发现一处大型明代砖结构墓葬。1999年元月23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进入现场进行抢救性的勘探及发掘准备工作,同时,技术人员对古墓中空气质量及金属毒物汞的测试和防护工作亦同步进行。1999年3月5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正式开始明蜀定王次妃墓的发掘。开启墓门前,笔者同四川省环境监测站大气室工作人员一道,从地宫券顶的原盗洞处放入探管分别采取了前、中、后室的空气样品,测试的墓内空气质量如下(见表1)。表1 成都市琉璃乡潘家沟明蜀定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巴蜀青铜兵器的制作技术及表面斑纹形成机理,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成都市博物院的几件带斑纹的馆藏青铜兵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件截面样品均为青铜铸造组织,锡含量平均为11%。三件器物表面斑纹层均含锡和铜并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斑纹工艺可分为二类:剑周99-1极可能为直接铸出凸凹不平的剑体,在凸起部位涂高锡合金膏剂,加热处理后得到。另一类可能先直接铸出金属基体,在欲成斑处涂抹合金膏剂或纯锡,加热处理打磨得到。分析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巴蜀青铜兵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带斑纹兵器是巴蜀兵器的一大特色。由于表面有斑纹的青铜兵器锈蚀与一般青铜器锈蚀有所不同,必须针对其特殊性进行锈蚀机理的研究,才能对症下药,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应用矿相分析、SEM EDS、XRD等分析手段对几件巴蜀带斑纹兵器表面与截面锈蚀产物进行分析,并与非斑纹锈蚀进行比较;对斑纹与非斑纹的锈蚀机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斑纹的锈蚀产物主要是SnO2,其在兵器斑纹表面形成钝性保护膜,防止其进一步腐蚀,对斑纹下面的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非斑纹层锈蚀向斑纹层下面的基体扩展,膨胀是造成斑纹层凸起甚至脱落的主要原因,对斑纹兵器保护的关键是控制非斑纹层锈蚀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巴蜀青铜器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巴蜀青铜兵器除了有其独特的形制、巴蜀符号以外,在其表面还常见一些精美奇特的斑纹。这些斑纹呈现银色或黑色,俗称“虎斑纹”(图一、二)。对这种斑纹的成分、结构及其工艺原理目前尚缺乏研究。下面介绍作者近期对“虎斑纹”的一些研究成果,供研究者参考。一带斑纹兵器的考察在有关文物考古单位大力协助下,对巴蜀青铜兵器,尤其带斑纹兵器进行了调研。考察的单位有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博物馆、彭州市博物馆、什邡市文物管理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考古研究所、涪陵文物管理所、忠…  相似文献   
5.
模拟青铜器样品在典型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具体探讨青铜器不同相组织的腐蚀状况,采用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模拟青铜器样品在五种典型电解质和模拟土壤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氯化钠、硫酸钠、磷酸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以及模拟的土壤溶液中,青铜器组织中的α相比δ相及(α δ)共析体组织更容易发生腐蚀。介质的pH值以及不同离子对青铜器不同相组织的腐蚀行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样品全部选自金沙遗址Ⅰ区“梅苑”地点2001年机械施工时挖出的器物。根据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的实际情况 ,或进行沃损检测 ,明确其表面合金成分 ;或显微镜下观察纹饰的工艺痕迹 ,推断其形成方法 ;或取样进行金相检验和成分分析 ,确定其合金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略述环境与文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之于生命、环境之于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在我们这一东方文明古国里,从金碧辉煌的故宫到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从气势雄伟的秦始皇兵马俑到绚丽斑烂的敦煌莫高窟......在祖国纵横万里的辽阔疆土上,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中华民族智慧勤劳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又珍贵的文物。随着岁月的流失,环境的改变,一些珍贵的文物,如壁画、古楼廊阁、青铜器在剥落,在浸蚀与锈蚀。因此,文物保护必须重视其周围的内、外部环境,把环境因素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一环来加以研究与重视。(一)当我们把视野伸展开去,环境的好坏深…  相似文献   
8.
金沙遗址出土古象牙的现场清理加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古象牙,保存现状十分脆弱。出土后由于失水速度加快,象牙会迅速开裂、风化,最终完全粉化。为了能将这批珍贵的象牙完好地保存下来,必须寻找一种简单的方法对象牙进行有效的保护。根据对象牙的成分分析和脱水试验研究,选择用改性的有机硅材料把象牙嵌封保存起来。对材料的保护性能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用这种有机硅材料对出土脆弱古象牙进行嵌封保护,可以减缓象牙的失水速度,隔绝大气环境对脆弱象牙的腐蚀,又不影响直接观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沙遗址出土象牙、骨角质文物现场临时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寻求一种实际可行、安全可靠的出土象牙、骨角质物现场加固保护的方法,通过用几种加固剂在象牙等样品上做渗透加固实验,对比、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固剂,用该加固剂对考古发掘现场的象牙等进行现场临时加固,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