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名臣吕惠卿撰写的《孝经传》久已亡佚,本文的目的是据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草书译本窥见吕惠卿原作的基本内容。文中分析了吕惠卿的序言并尝试解读了《孝经传》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五刑》、《广要道》五章,讨认了不见于史书记载的吕惠卿的几个职衔以及西夏中晚期教育的基本情况,指出西夏政府从来也没有以《孝经》为代表的中原典籍译本作为正式颁布的科举教材。  相似文献   
2.
梵语pāramitā义为"到彼岸",是最常见的佛教术语之一.这个词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音译法,写经者似乎总是在"波罗密多"和"波罗蜜多"之间犹豫不决,从敦煌写本到近代出版物莫不如此.以最通行的日本<大正藏>为例,尽管书中在绝大多数地方都写作"蜜",但使用"密"的情况也有所见,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唐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里用的是"蜜",而良贲著<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里用的却是"密"[1].  相似文献   
3.
1983年和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阿拉善盟文物工作站对额济纳旗的黑城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①,获得文书近3000件,其中比较完整的760余件汉文文书已经由李逸友整理考定,于10年前刊布②.这些已刊布的文书绝大多数都得到了精审的识读,仅有一件编号为F64:W1的汉文书籍刻本残片未能寻得出处(见图),李先生估计它是"某辞书残页",因而编入"儒学与文史类"③.本文的目的即是对这件残片进行简要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4.
同一个中药名称在存世的西夏医方和法典中的译法往往不同,这意味着西夏不存在官修的规范药典。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西夏政府曾经采取任何手段推动了本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现存的大多数西夏文医方抄本并非西夏本土的医学着作,而只是黑水城某个寺院保存的民间零散医方的杂抄。  相似文献   
5.
本讨论的这两件西夏书於1909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遣址出土,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的西夏学界习惯上称它们为“黑水守将告近禀帖”和“黑水副将上书”。两件书分别写成於西夏献宗乾定申年(1224)七月和乾定酉年(1225)二月,为我们提供了西夏覆亡前夕调任官员和招诱边民方面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聂鸿音 《文献》1999,(3):268-272
中原的雕版印刷术于公元11世纪末期传入西夏①,导致了大量西夏雕版印刷书籍的产生.这些书籍曾埋藏地下七百余年,直至20世纪初才陆续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出土,绝大多数都已被外国探险队携去.就目前所知,中国各地收藏的西夏雕版印刷品为数很少,且多是寺院刊刻的佛经,世俗著作只有零星的残叶,而代表西夏印刷最高水平的官刻本则是一件也没有.本文介绍俄国圣彼得堡收藏的五种西夏官刻本,目的是为中国出版史研究提供一点新资料.事实上无论是从文物价值还是从学术价值而言,西夏官刻本均不在两宋监本以下.  相似文献   
7.
《圣立义海》是1909年黑水城遗址所出西夏献的一种,今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编号инв.No.143、144、145、684、2614。原书为西夏乾祐十三年(1182)刻字司重刻本,凡五卷十五章,今仅存第十四、十五章全部及第一、三、四、五、十三章残叶,计蝴蝶装44个整叶和5个半叶。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头提出了理解西夏文佛典史料的十条预置规则,希望能得到学界对这些初步规则的修正或者反驳。随后,根据从黑水城所出西夏佛典中收集的资料,本文提供了12世纪下半叶和13世纪初活跃在西夏佛教界的八个僧人的小传。最後,文章重新考虑了西夏帝师的问题,并且根据新近介绍的汉译藏传佛典《大乘要道密集》再次探讨了有关大乘玄密帝师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蒙元时期进入中原的一部分党项贵族喜欢取蒙古语的名字,表现出对蒙古当权者的依附心理。明代的一些党项官员继承了这个传统,他们的名字采用了"党项姓/汉姓+蒙古名"的形式,目的是宣示自己的社会地位高于汉人。明刊本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的发愿文里出现了 24个这样的人名,是罕见的用西夏字译写蒙古语的记载。正确解读这些人名,可以为西夏覆亡之后党项人的文化认同提供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0.
聂鸿音 《文献》2022,(3):4-6
<正>当前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呈现了百花盛开的局面。在欣喜之馀也应该看到,取得的成绩几乎都体现在毕业生和科研成果的数量上,而在提高质量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这种局面,由高水平的学术杂志开设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专栏,这不但能为学者多提供一个交流的窗口,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为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真正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献学指引路径。三十多年前,开设少数民族文献课程的仅限于校名带“民族”的高等院校,且大都附着于单一的语言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