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管林 《岭南文史》2007,(3):45-48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思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人。他以巨大的政治魄力,作为孙中山得力的助手,协助孙中山冲破重重阻力,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创办黄埔军校,推动北伐大业,为此遭受暗杀。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抛洒了满腔热血,他的名字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2.
3.
管林 《岭南文史》2001,(3):33-35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地主阶级有识人士,从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出发,要求改革吏治和向西方学习,萌发了最初的改良主义思想。洋务运动的兴起,把向西方学习从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逐步发展。这期间,通过京师同文馆等机构出版翻译著作,驻外使节、出访考察使团、留学生等介绍情况,使有些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所加深,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到了中国同西方的一些差距。他们提出在不改革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对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而形成了以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九龄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幼年勤学好问,聪明过人。他为人正直,风度高尚;积极参政议政,反对奸佞;主张和边安边,反对穷兵黩武;开凿梅岭通道,连接南北交通;重视农桑,推行屯田;继承《风》、《骚》汉魏传统,开启岭南雄直诗风。他的表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生前曾想来广东,但没有实现。林则徐南下广东禁烟,龚自珍有《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提出“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共十点意见。林则徐到广东后,曾有一覆札给龚自珍。其中有:“至阁下有南游之意,弟非敢沮止旌旆之南,而事势有难言者,曾嘱敝本家岵瞻主政代述一切,想蒙清听。①”因“事势有难言者”,林则徐不同意龚南下,终于使龚未能实现南来广东的愿望。然而龚自珍生前与广东友人的情谊,身后对广东文人的影响,以及广东学者对他的研究,却是值得书上一笔的。一、对前代广东文人的敬仰以及与广东文人的交往龚自珍于…  相似文献   
6.
管林 《岭南文史》2000,(1):34-36
作为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魏源,曾与岭南结下不解之缘。他不仅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专程由扬州来岭南游览,而且还与不少岭南人结为师友。据李柏荣的《魏源师友记》所载,就有广东番禺人张维屏、陈澧、梁同新,广东嘉应州人吴兰修、杨懋建,广东高要人苏廷魁、陈庆镛,广东顺德人罗惇衍,广东连平人颜以燠,广西临桂人朱琦等。魏源来岭南游览时写的诗,以及他写给岭南友人的诗,都作为本文论述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管林 《岭南文史》2010,(1):34-36
<正>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的梁启超,一生活动众多,著作等身,在近代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方面都起着重大的历史作用,影响了辛亥、"五四"两  相似文献   
8.
管林 《岭南文史》2003,(3):45-46,51
黄伟宗的《珠江文化论》是一部讨论珠江文化的重要文集,是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找苦吃”转入珠江文化研究领域结出的“甜果”。我欣赏黄伟宗的“自讨苦吃”的精神,赞扬他不断扩展研究领域、与时俱进的韧劲。  相似文献   
9.
3月22日,“走向世界的珠江文化”论坛暨《珠江文化丛书·十家文谭》(编委会主任: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文史研究馆馆长、党组书记周義,主编: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6年1月版)首发式在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会议厅隆重举行。全套书十册,共300余万字。这十本书是《珠江文化系论》(黄伟宗)、《珠江文化的历史定位》(朱崇山)、《海上丝路的研究开发》(周義)、《泛珠三角与珠江文化》(司徒尚纪)、《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黄启臣)、《粤语与珠江文化》(罗康宁)、《岭南文化珠江来》(张镇洪)、《珠江诗雨》(洪三泰)、《珠江远眺》(谭元亨)、《珠江流韵》(戴胜德)。来自省市文化界、学术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70多人与会。著名学者张磊、管林、曾昭璇、陈忠烈、容观琼、叶春生等在论坛上热烈发言,对这套丛书和整个珠江文化工程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多学科交叉的立体文化工程,运用新方式,开拓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初创新体系,为建设文化大省打出新品牌,树立了走向世界的珠江文化形象。本文收集了部分专家学者对《珠江文化丛书·十家文谭》进行评论的一些观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