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5月的下午,我在上海一家必胜客见到林军,他用上海话跟店里服务员说:“帮忙找个地方,我们要谈不能被外人听到的事情。”“哦,秘密。”那姑娘吐了吐舌头,我们被带到一个落地窗旁的屋角。  相似文献   
2.
兴奋剂忧虑     
大月初,《自然》杂志网站的一篇文章在中国读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文章认为,中国游泳选手叶诗文取得的成绩让人诧异,即使药检结果为阴性.也不能说明她没有服用无法查明的新型兴奋剂。此文的举证方式值得商榷,不过就像《自然》在致歉信中辩护的那样,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有些人的心情会迅速变化,大起大落?可能不是因为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而是患上了心理疾病。双向障碍患者就像坐上了情绪的过山车:一会儿出现抑郁疵的典型症状,一心情压抑,精疲力尽,甚至想耍自杀;一会儿又会出现狂躁症的疵嗽,欢欣鼓舞,精力旺盛,还会出现带有神圣感的幻觉。换句话说,双向障碍患者会同时出现抑郁症和狂躁症,在这两种症状的转换中饱受折磨。  相似文献   
4.
不管是否愿意,你都要把人生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花在睡觉上。每天到了一定时间,我们必须被迫放弃工作、娱乐和社交,进入对人生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睡眠当中。即使对进化生物学家来说,睡眠也是个谜,大多数脊椎动物为了睡觉,放弃了应激和抵御天敌的能力——这说明睡眠有着我们尚不可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想生孩子,却一直不能怀孕,医生会让你做备种各样的检查,之后可能建议你使用试管婴儿技术。这时候。你开始上网查资料,说不定还会问问做过试管婴儿的朋友。然后你会发现这项技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它很贵,在中国要好几万的花费,成功率却大概只有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冒险少年的蜕变 2010年5月20日,克莱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宣布成功制造出人造细胞“辛西娅”,引起全球激辩,这个热爱冒险、擅于炒作的科学家,也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作为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和斯台普托既得到了崇高的赞誉,也饱受批评和攻击。直到32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发现仍然褒贬不一,有人奇怪为什么爱德华兹能获得诺贝尔奖,有人则奇怪为什么直到今天他才获奖  相似文献   
8.
很少有人会欣赏和感激我们身体上不断长出的毛发,不少人甚至讨厌这一点。头发生长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有几十个基因参与其中。每根发丝的背后,也都有十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协同努力。当我们还是子宫中胎儿的时候,我们未来长头发的部位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测序人生     
对生物系学生而言,桑格是个熟悉的名字,它出现在大量的测序法以及各种研究所的命名中。弗雷德里克·桑格就是这个名字背后那个熟悉的陌生人,他的43年科研生涯都在研究如何为生物分子测序,  相似文献   
10.
11月22日,《东南日报》刊发了一则消息,奉化一位老人因为吃了十多粒豆子,很快中毒并陷入昏迷,目前仍未脱离危险。消息上网后,一位科普作者指出,他可能是因为吃了没煮过的生蚕豆而中毒的。大家都知道东西煮熟了吃更安全。不过,多数人只知道充分烹饪会杀死病原微生物,减少让人得病的可能性。事实上。把食物煮熟的好处远不止于此。人们喜欢的很多食物其实是天然毒药,只有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后才能把有毒物质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