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文基于族群空间理论,以1999—2000年印尼北马鲁古省爆发的社会冲突为切入点,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层面来探讨数年后回流当地的华人,在已经打破的族群分布地景中如何再地域化华人社区的社会过程和内部活动生态,并以此来展示华人群体在同一地方重塑族群空间过程中的能动性。研究显示,历史上,华人将海外生活的一方水土作为家乡的延伸,地域化了华人文化,形成独特的族群飞地。然而,受住在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华人不得已进行再次移民。其中,排华和社会冲突是造成华人非自愿移民的主要原因。而在经历社会巨变后,华人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在同一个地点重建社区,归根结底是继承了原有的地域逻辑——即北马鲁古群岛的分隔劳动力市场和互有边界的族群关系,是华人能形成单一化团结实体的结构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文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展望。论文认为,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越来越频繁地跨国迁移,跨国留守儿童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社会现象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关注。虽然国内外学界围绕跨国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问题得出了一系列富有洞见的结论,但在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方法的选取以及理论视角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以致目前的研究整体表现出"群体无相"与"论证混乱"两大弊端。未来国内研究的可拓展之处包括几个方面:跨国留守儿童的教育期望和成就动机;跨国留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参与;跨国留守青少年的职业期望与职业适应;跨国留守青少年的婚恋与家庭观念;跨国留守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以及跨国留守儿童对家庭及地方社会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印尼北马鲁古省的华人为考察对象,探讨其商业经营与家庭策略间的互动关系。文章认为,海外华人商业的成功,集中展现了个人、家庭、社群以及同"非中国"环境中的其他族群与地方社会的复杂互动。"以店为家"与"多处为家"并置的策略,是当地华人保持家庭稳固的绝佳选择,也是主动适应其商业经营的最终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年轻华人在多处的家之间钟摆式地流动,也造成当地"空巢"商店,而由"空巢"现象带来的经营隐患和生存威胁,则导致当地华人社会安全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