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1年8月19日~21日",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这次会议是为开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而召开,是第一个关于文化上"早期中国"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  相似文献   
2.
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个被发现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自1921年发现至今已经有90多年的研究历史。同时,她历时两千多年,占据中国腹地,历史地位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仰韶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仰韶文化研究史就是中国考古学研究史的缩影,仰韶文化的研究水平也代表着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水平。本着抚今追昔、继往开来的目的,我们对仰韶文化研究的资深研究者严文明先生做了一次专访,严先生的叙述,引领我们回顾了仰韶文化研究的坎坷历程,触摸了仰韶文化研究的巨大成就,感受了仰韶文化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3.
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形成是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们毅然肩负起救亡重任,并吸纳国外先进文化知识,为挽救民族危机和改造社会而活跃,引起贵州近代社会一系列变迁。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社会的基础资产阶段,其主体构成是工业资产阶段,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力量。但是在中国,资产阶级不是以工业企业家的身份展现于中国现代化的舞台上的,在这个舞台上最先展示其身份的是商人阶层。就贵州而言,近代商人阶层的发育程度、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其身份的变化和走向,往往能决定贵州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商人阶层在这一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也与贵州现代化的建设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既属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又有其理论的来源和基础;而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非无的放矢。但国内学术界过去对这个“知行合一”说,往往批判否定颇多,而肯定甚少,显然有欠公允。鉴于此,本文拟从主要是肯定的角度,探讨和发掘阳明“知行合一”说在社会实践与伦理道德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敬老崇父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票志.该文以贵州文史研究馆为例,通过五十五年工作回顾,将中国老年知识分子的"老有所养"赋予新的含义.针对后工业化和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省情,强调以新的视角,将"多彩贵州、绿色贵州,文化贵州"展示于人,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敬老崇父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票志。该文以贵州文史研究馆为例,通过五十五年工作回顾,将中国老年知识分子的“老有所养”赋予新的含义。针对后工业化和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省情,强调以新的视角,将“多彩贵州、绿色贵州,文化贵州”展示于人,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引 言 “窑洞”,顾名思义,是根据近现代土窑洞的称谓而来,从广义上来讲,属于穴居建筑的一种,又称“横穴居”.最早的窑洞式建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利用生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的可供人类居住、活动的相对封闭空间.在新石器时代,窑洞式建筑从出现到成熟,在形制结构方面也发生了系列变化,比如对房址内空间长宽比例的把握,对门道的修缮以及室内装饰的变化等.利用这种关系,可对其所在地区一些尚有争议的遗址分期问题进行验证与补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