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郭睇系郭幼冲子、郭子仪侄,本文以《郭睇墓志》为主,结合业已出土的郭子仪家族墓志,首先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郭氏家族世系进行补阙正谬,其次就郭氏家族宅第、族茔及墓志撰书人与志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唐代郭子仪家族具有生前析户异居、卒后聚族而葬、多由亲属撰书墓志等特征,此墓志对于研究唐代郭子仪家族及相关问题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说“荷校”     
王雪玲 《史学月刊》2008,(11):130-132
武英殿本《旧唐书》卷一二《德宗纪》云:“(建中三年四月)朱滔、王武俊与田悦合从而叛。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以军兴庸调不给,请借京城富商钱,大率每商留万贯,余并入官,不一二十大商,则国用济矣……甲子,诏京兆尹、长安万年令大索京畿富商,刑法严峻,长安令薛苹荷校乘车,于坊市搜索,人不胜鞭笞,乃至自缢。京师嚣然,如被盗贼。”(刘晌等:《旧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呜盛《十七史商榷》卷七三《新旧唐书五》“荷校”条认为,此文“荷校”一语中的“校”当做“杖”,(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国书店1987年影印上海文瑞楼本)但未云所据何本。  相似文献   
3.
论唐代的封驳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雪玲 《史学月刊》2005,3(9):39-45
唐代以封还皇帝诏命为对象的封驳制度渊源于两汉,酝酿于初唐,形成于唐代中后期,主要由门下省官员给事中职掌。封驳的目的在于追救缺失,防患于未然,而封还诏敕并加以驳正则是其最主要的方式。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封建皇权社会,封驳制度在加强权力监督、抑制皇权膨胀等方面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这种作用也不宜高估,唐代中后期三省制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封驳作用的发挥,而当政者能否接受逆耳之言、给事中能否履行职责也同样决定着封驳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王静  王雪玲  陈桂琴  江凤霞 《神州》2012,(29):115-115
长尾理论是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完美结合,多用于经济学上。但是我们也可以把长尾理论引入教育学。对英语专业教师知识更新也可以用上长尾理论中的产品售后服务理论,年强英语教师需要1年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一次,中年英语教师可以3—5年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一次。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陈留阮氏的迁移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留阮姓是殷商偃姓诸侯国的后代 ,早期主要活动在今陕、甘交界的泾、渭流域。商亡后 ,随着周王朝的东迁以及后来东汉建都洛阳 ,阮姓之人也逐渐东迁至今河南省境内 ,汉末魏晋时期聚居陈留郡并发展成为当时的一个名门望族。两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东移以及连绵不断的战乱 ,陈留阮姓也随人口迁移的大军迁往长江中下游地区 ,继而又向岭南迁移。隋、唐以后 ,阮姓之人在前期迁移的基础上 ,以河南、江、浙和广州为中心继续向其周边地区迁移 ,从而形成了今天南方的阮姓人口远远多于北方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两《唐书》所见流人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政府为了惩治罪犯 ,预防犯罪 ,将大量处以流刑的犯人流放到边恶之州、荒蛮之地 ,使得流人在流放地的分布上呈现出广泛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两《唐书》有关史料的统计分析 ,初步推论出唐代以惩戒为目的的流人主要分布在岭南、安南、黔中、剑南、越、江南等六大地区 ,而以实边与戍边为目的的流人则主要分布在西州、庭州、天德等边城重镇。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唐代流人分布的地域特征、时代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并论述了流人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今也许很多人不太清楚什么是侨批,在闽南方言中,批就是信,寄信称寄批。但侨批并不是普通的侨信,侨批是侨信、侨汇的俗称,是出国华侨和国内家眷及亲友进行经济联系和通兑信息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王雪玲 《神州》2012,(18):219-219
学生潜在的力量是很大的,关键是如何挖掘、开发。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在教育意义上成为主体,而只能处于被灌输的、被管制的、被批评的、被指导的状况。开放主体力量.必须开放课堂教学,在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视语文为广阔的天地,走语文生活道路,语文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让学生以课本为“窗口”,把目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金石学研究的黄金时期,有关金石的著述层出不穷,研究成果亦蔚为可观。因唐代石刻在历代碑石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清代学者的金石研究成果中有关唐代历史的内容最为繁富,而墓志碑石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中蕴含着大量地理方面的内容,因此清代金石研究中有关唐代地理的部分颇有价值。本文即从折冲府府名考逸、郡县之沿革隶属及地名讹误、佛教寺院、《长安志》考补等四个方面论述清代学者的研究成就,探讨这些成果的价值及其对今后唐史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