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宋人江少虞,编纂了一部《皇朝事实类苑》,专取天水一朝之事,亦集宋人说部书达五、六十家,“是尤说家之总汇矣”.由于此书系宋人所编,“其间若《国朝事始》、《三朝圣政录》、《三朝训鉴》、《蓬山志》、《忠言谠论》、《元丰圣训》、《傅简公佳话》、《两朝宝训》、《熙宁奏对》、《刘真之诗话》、《李学士丛谈》等书,今皆久佚,藉此尚考见一二.”(均为《四库提要》语)因此,文献史料价值很高.此外,由于此书分门别类,为后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前几年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点校本.然而,关于此书编纂者江少虞的生平,点校本《出版说明》语焉不详;关于此书的版本等问题,也有一些尚未考证清楚之处.因此,略加考述,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宋会要辑稿》可以称之为宋代史料的渊薮,研究宋太祖至宋宁宗这十三朝历史不可或缺。然而,“书经三写,鲁鱼帝虎”。现行的《宋会要辑稿》,经历了由《宋会要》编入《永乐大典》,又由《永乐大典》中辑出的过程,其间脱衍舛误,比比皆在。近年来,我在作《宋宰辅编年录校补》过程中,有机会较多地翻检了《宋会要辑稿》的《职官》部分。比勘群书,校出《宋会要辑稿》的一些讹误。《宋会要辑稿》中的脱衍舛误,虽多系传抄而生,固未可苛加指摘。然而,有关乎史实之误,则不可不正,以免贻误。这里列举出的三十余条,以宰辅罢免的时间讹误居  相似文献   
3.
警惕数据库     
正一人文数字化的历史探索与科技革命20世纪70年代读大学期间,常听老师讲起他们老师辈的逸事和学界的传闻,说某某先生可以背下来十三经,某某先生可以背得下前四史,令我们歆羡不已,只恨自己的脑容量不够。时光飞跃20年,有了互联网,进入了计算机数字化时代,有了四库全书的电子版,有了"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多种可供检索的文史研究资料数据库。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我们不再望洋兴叹,录入关键词,所要查找的资料许多在瞬间便可获得。  相似文献   
4.
宋代不同于以往的时代。至高无上的皇权逐渐向象征化转变,前所未有地崛起的士大夫阶层对政治形成全面的主宰。与皇帝共治天下、分享权力的士大夫,也必然会产生树立自己政治偶像的需求。本文将迄今为止不大为研究者所注目的宋代功臣配享制度置于彼时彼处的政治背景之下,考察了功臣配享的曲折反复。宋代的功臣配享,伴随着士大夫政治的发展,也从文武搭配逐渐形成文臣独占。此外,宋朝配享议案出于翰苑的惯例,也表明配享功臣的话语权处于士大夫精英的掌握之中。功臣配享,反映的是当时朝廷官方的历史人物评价。其代表性往往被当时和后世所质疑。后来的撤换反复,反映了时过境迁的政治变化所带来的评价标准的变化。而后世的认知不同则是历史的时间差所带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一"政治"发覆源于希腊语的政治(politics),原本为城堡之意,后来指城邦制下的公民参与管理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2页)。汉语中,"政治"一词,其来尚矣。《尚书》的《周书·毕命》篇便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之表述。不过,中国古代的"政治"并不是一个词,是"政"与"治"的组合。"政"指一个王朝或国家的制度、秩序与施政方式,是静态的呈现;"治"则为动态,原本为动词的治理之意,指施政活动,并引申为治理结果的良好状态,所以《周礼》的《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的说法。后来成为一个词组,也是体现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南宋史书《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监》进行的综合考述。首先,对撰者刘时举的生平进行了考索与推测。并对这部史书书名予以正名,指出其彰显中兴等特点,通过具体比较,揭示其史料价值。从史学史的角度观察,此书叙事往往首尾回应.体类纪事本末,对编年体史书叙事缺陷颇有补足,可见对编年体史书体裁的创造性拓展。而以史评入书的方式,则反映出南宋史学着作对司马光《资治通监》“臣光曰”以来传统的普遍继承。本文还考察了此书的版本源流,着重指出《四库全书》本所存在的严重缺陷与四库馆臣出於各种目的的改动,以期唤起使用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之后,新建王朝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采取“轻徭薄赋”、“宽民省刑”的作法。这种作法,我国的许多史学家称之为“让步政策”。让步政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的制定和实行,是有其明显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理论渊源的。对于实行让步政策的现实基础,诸如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者的震慑和教训,以及社会大动荡之后的经济极度凋敝等,人们在讨论让步政策时,已作了详细而深刻的探讨,这里不拟赘言。只是想就人们很少论及的让步政策的理论渊源,略作初探。这个问题,以前人们虽曾偶而论及,也只限于“黄老之学”对让步政策的影响。然而,这仅是从表面现象出发,并没有挖掘出其本质。我认为,让步政策真正的理论渊源应当是先秦以来一直在封建社会中居重要地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史学史上,宋代是一个星汉灿烂的时代,不但官方所修的国史、实录、会要等种类繁多,产生了象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样辉煌的巨著;而且私家修史之风尤盛,特别是靖康南渡,文人士大夫惩于家国之乱,竞起修史,以为殷鉴。在这众多的史籍  相似文献   
9.
一 师从问学 2007年6月24日,一个普通的星期日,一个电话传来了日本最年长的宋史学者中岛敏先生在几个小时前病逝的噩耗。98岁仙逝,按说已享天年,已全天寿,但噩耗传来,仍然感到突然。对我来说,一直非常健朗的中岛先生,似乎是一个永远的存在,一个与死神没有关联的存在。现在,先生依然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存在于我以及他的众多弟子的心中,存在于他的学术业绩中。  相似文献   
10.
范吕解仇公案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瑞来 《历史研究》2013,(1):54-67,191
围绕着如何看待同是仁宗朝名臣的范仲淹与吕夷简的关系,在二人过世之后发生的范吕解仇公案,从北宋到南宋,聚讼纷纭。经过今人绵密研究,可以说大抵尘埃落定,然于欧阳修书写范吕解仇的微言大义,似未有明确揭橥。探究范吕结仇与解仇的经纬,以及踌躇年余才写下范仲淹神道碑铭的欧阳修的心曲,进一步分析南宋考据派与义理派对此事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于事实,无论是范纯仁所坚持的未解仇,还是欧阳修主张的解仇,都是不同认知层面上的事实。摆脱历史上二人是否解仇的纠结,透过宋代历史的大背景来审视范吕解仇公案以及后世展开的争论,由这一公案引出的历史事实如何认定、历史如何阐释的问题,则或具有广泛意义上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